一個人怎么才算是有思想呢?這個問題在今天早上突然涌上了我的腦海中。
思想這個詞顯得特別高大上,在圖書館的書架上,陳列著一大堆“xxx思想史”,無一不是厚達數百頁之多,里面陳述的都是那些有思想的人思想。對于活在當下的人來說,有思想究竟意味著什么呢?
在讀書時我也常被同學認為是個“有思想”的人,但我從來沒覺得自己有什么思想,最多是看了幾本書,然后用書中的那些理論批判現實一通。如果這樣就算是有思想的話,我覺得是可悲的,因為我最多算是那些“思想”的搬運工,稱不上是我的思想。
《羅輯思維》是這兩年來最火的自媒體之一,其關注的主題主要有互聯網、歷史、法律、經濟學等,羅胖子通過歷史案例、人物分析的方式,來闡述他關于社會運行的邏輯。無疑,羅胖子講述的所有內容基本上都是通過“死磕自己”博覽群書來的(包括背后策劃團隊人員的知識),但為什么我們自己讀這些書就沒有辦法像羅胖一樣組織架構起來呢?這就涉及到一個人有沒有思想了。
通觀所有的《羅輯思維》的節目,羅胖是有自己的觀點的,并且用這些觀點重構了其所有的閱讀。在我看來,他的觀點可以分為三個:一是英美自由主義與經驗主義立場,自由意味著責任,經驗意味著常識與漸進;二是樂觀進化視角,相信人類終能通過自身的發展讓世界越來越好;三是互聯網思維,無限趨于免費的信息溝通成本使得每一個能提供價值人都能活得很自己、活得很好。每一期《羅輯思維》我們都能聽到羅胖反復講述上述三種觀點之一,或者全部觀點。認同羅胖這些觀點的人,也就是《羅輯思維》的受眾了,即羅胖說的“自由人的自由聯合”。
分析《羅輯思維》的目的是想回答標題提出的問題。可以肯定的說,不是所有喜歡看《羅輯思維》的人都是有思想的人,比如我自己就不算。怎么才算呢?我認為,羅胖算是有的,因為他用自己的觀點完整解釋了世界的運行邏輯,算是讓自己活得明白的人。因此,我認為一個有思想的人,就是能用一個或者幾個觀點完整理解自己與社會及其之間關系的人。據我有限的觀察,但凡要取得一定的成就,首先要讓自己成為有思想的人,既讓自己活得明白的人。這樣看來,成為有思想的人看起來又像是很簡單的事情。
但直到今天,我覺得自己還不是個有思想的人。不自夸的說,相比于很多人,我讀的書在數量上還算是多的,但我常常發現沒有辦法讓這些書融到我的世界里,僅僅是讀過而已,我沒有屬于自己的思想重構這些書。要用一種或者幾種觀點完整理解我們自己以及我們身處的這個世界,是不容易的。
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首先需要不斷的思考,而思考是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辛苦的事情。要在這個世界上活著已經不算容易,如何還要分出巨大心智的能量來思考,只會讓自己活得更加疲累,于是我們常常會不自覺的讓自己處于渾渾噩噩的狀態。其次,思考有風險,成功有代價。我們從小到大已經接受了一整套對錯難分、龐雜紛亂的觀念體系,按既定規則行事,風險當然會很小,但也容易讓自己陷入滾滾紅塵之中泯然于眾人之中。但如果你發現自己想的是與他人不同的,堅持自己就很容易為讓人不理解,乃至各種打擊,能否承受這些,以自己的觀點來認識自己、認識社會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就成為了成功的關鍵。
有思想的人,既可以是世俗意義上的好人,也可以壞人,兩者只是用不同的觀點來審視自身與這個世界罷了。最可悲的是,沒有自己的觀點的人,或者在幾個觀點猶豫不定的人。好吧,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幾個觀點猶豫不定的人。一直在突破,還沒有超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