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在被父母催婚?
是不是身邊的三姑六婆都在說你:都快30了,還沒個著落?
他們是不是都對你說:女人就該相夫教子,做好家務,處理好和公婆的關系·······
別告訴我,你相信這些鬼東西!!!
若婚姻毀你人生,你可以永遠單身。
你為了考一個好大學,熬到深夜就為了多做幾套題;你為了找到一個好工作,在人才市場擠到“頭破血流”,就希望可以讓你的簡歷出現在面試官的手上;你下了班明明很疲累,還是堅持去了健身房。因為你想要用最好的狀態來迎接自己的生活,來遇到你憧憬的愛情······
你這么努力的成為更好的自己,不是為了找個人將就過日子。
你為什么要結婚?為了那些老舊的觀念:結婚生子是女人的使命;為了擺脫三姑六婆的指指點點;為了找個人湊合一下,過下半輩子······
真心對現在還單身的姑娘說,與湊合、情感缺席的婚姻相比,樂得其所、瀟灑自在的單身生活其實更舒心。
不要害怕未來的漫漫長路沒人陪你走,這比你草率地交付自己一生要好很多。何況,沒了愛情,你還有親情友情同窗情,何愁情感無寄托?
你看看那些隨隨便便就結婚的人,有多少是過得幸福的?
喪偶式婚姻、甩手式丈夫、隱形式父親,身邊,無數鮮活而生動的例子用一個個鮮血淋漓的事實為我們敲響了一記又一記響亮的警鐘。
你已經有能力很好地養活自己了。你有自己的事業,你完全可以等待你所期待的愛情出現。
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如果不是愛情,嫁給誰都不稀罕。
你大可以想象一下:初次生產的擔心恐懼,第一次帶孩子的手忙腳亂,產后的敏感焦慮,漸漸變形的身材,職場發展受限,甚至,還要小心翼翼地隨時提防因供需不足、審美疲勞而蠢蠢欲動的老公出軌,一不小心,可能還會因心情不佳、無處宣泄而造成產后焦慮,甚至抑郁。
你覺得這是你想要的生活嗎?
未來已成了荒蕪,悔恨終將伴隨一生。
那不是生活,而是殘喘。不是認命,而是愚蠢。不是將就,而是等死。
如果結個婚要毀我事業毀我生活,那我還不如孤獨終老。
結婚生小孩,身材發胖待業等死,這些東西真的沒什么吸引力。
我心目中的婚姻,是經濟合作、情感依賴、精神共鳴。我選擇和你在一起,一定是因為“我想”,而不是“我需要”。
而那種傳統的,為了世俗眼光而結婚,為了錢為了傳宗接代而結婚,都沒什么好稀罕的。
我們化好精致的淡妝,穿上得體的職業裝,擺脫廚房,走出家門,在自己所擅長的領域,手持利刃、大刀闊斧,處處立勛功、遍插女王旗,完成了從家庭到職場的華麗轉身。
不再需要找個男人作為自己的依靠,不再將婚姻和生育當成自己的宗教,自己已經成為自己的王,從此,不必再蜷縮在一個狹小的囚籠里尋求所謂的安全感。
并不是說不結婚就很好,也不是鼓勵大家不婚,只是希望你們選擇另一半的時候,那個選擇是你心之所向,他值得你托付,你愿意去信任。
其他和愛情無關的婚姻,就不要浪費青春去試錯了。
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對走進婚姻的女性,真的太不夠仁慈。
我們有時間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選擇去過自己喜歡的生活,早已不愿滿足于將一個男人和一間廚房作為自己終生研究的功課。
有能力選擇自己喜歡的,也有底氣拒絕自己不喜歡的。
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對很多三十加的女性太不溫柔,對一個已為人母的三十加女人更加毫不手軟。
時至今日,我依然記得,那個強勢的年老長輩揚著脖子對二十歲出頭的我說過的一句話:
一個女人,必須要事業有成、生兒育女、帶好孩子,還要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條,把老公照顧得妥妥帖帖,否則,就是無能。
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在當時,瞬間就擊垮了我對婚姻生活的所有美好想象與期待。
有些女性可能會面臨這樣的困擾,當堅持選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不輕易屈就于一段婚姻時,很容易被父母或身邊人認為是自私的表現。
我想,如果結婚僅僅意味著自己的生活質量會無限度地變差,而陪伴在身邊的人只是一個會移動的巨嬰。這樣的生活不叫生活,這是噩夢。
沒有男人也可以活的很好。雖然可能忍讓過、付出過,但也很容易因為問心無愧告別過去。
事實上,雖然單身確實可以讓我們享受到全然的自由,但并不意味著我們缺乏某種責任意識。
選擇單身并不意味著只顧自己過得痛快,年齡也不該是進入婚姻的理由。在有能力的條件下,遵從內心的真實感受和情感需求,也是對自己負責的一種選擇。
自由本該是我們享有的正當權利,不該因此遭受道德綁架的質疑。
如果真的已經徹底絕望了,那就單身吧。或許明天會有個人讓你看到希望...一切皆有可能!
生活的美好就在于希望,因為沒人會知道明天的事。所以為了明天的未知去期待吧。
因為渴望幸福,所以我們每個人都很向往愛情進而向往婚姻,相愛了結婚就是對真心相愛的最高承認。
不殘喘生活!不愚蠢認命!不將就等死!希望你們都遇見愛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