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晗友哭訴著和我說,這是令我沒有想到的,幫朋友竟然把自己幫哭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臨近考研復試,其中有三個朋友考的成績只是過了國家線,沒有達到自己想報高校分數線,按照國家規定,這樣只能選擇調劑,如果調劑失敗也就意味著考研失敗,這樣情況常被稱為:備考一年浪費了。
晗友本身就是研究生,他是對人特別好,把朋友當成自己的那種無私的好。他看到朋友這樣,和研究學院的老師溝通了一下,給朋友介紹學校怎么樣,招生錄取情況等,朋友最終選擇過去,也都做好了準備,晗友帶朋友去他的學校、找住宿、找老師。
又經過幾天的準備,面試,但最后,三個朋友都沒有被錄取,就連最有希望的也沒被錄,但是晗友受不了了。
他給我打電話說出這些情況,說那種感覺比自己沒被錄取都難受,三個朋友是他介紹過來的,最后空手而歸,花了近2000元,頓時哭了出來,我能體會到他的心情,我很感動,感動的是他善良真誠。
但仔細一想,也不該把朋友沒被錄取的責任全推給自己,盡力而為去幫助朋友找住宿、老師、告訴如何面試等(相當于幫他們找到最后一棵生命稻草),這是能做到的,難道要辦到老師一定錄取才是作為朋友應該做的嗎?顯然不是這樣。
有很多事情是我們不能決定的,比如父母撫養我們難道一定會培養到研究生?花錢定了得到專欄里的《實現財富自由》,就一定會實現財富自由?你買了一個四級資料就一定考過CET-4嗎?
不是的,還要靠后期的自身努力。所以除了晗友幫助朋友之外,還要靠朋友們的自身實力(情商、智商、成績、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