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兩份模板,挑選一些喜歡的話題,總結2022的自己。
1.今年看了幾本書,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是?
約80本,以電子書為主。今年看的主要是小說,看完了馬伯庸、莫言、余華的小說,看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三部曲,年末最后看的一本是《足利女童連續失蹤案》。綜合影響是:看到了時代與制度限制下,人的局限處與多樣性,理解了世界范圍內政策并不是總是合理為民眾的,所幸總是有抗爭的人,我們要捍衛這樣的人。
另外主要是紀實類敘事,張良老師寫的《汶川地震168小時》,劉紹華《我的涼山兄弟》。以及教育類書籍,冰點周刊出版的《教育的另一種可能》,朱永新老師的《未來學?!贰蹲呦驅W習中心》,(忘記了作者)的寫華德福教育的一本書籍。綜合影響:事物背后的復雜性、多元性與已有的創新嘗試。
2.今年最喜歡的電影?
《瞬息全宇宙》,文化沖突+空間創意,為里面的石頭著迷。
3.今年覺得好玩的工具?
剪映、AI繪畫、各種形式的數字人,隨幻空間
還有沒有用上的chatGPT
4.今年,去過哪里旅行?
紹興+江西武功山+杭州千島湖
3-6月,家里蹲82天。那時覺得有些憤慨,這些感覺隨著時間流逝飄去了,記憶細節被風化了。
11月,老家有幾例疫情,夜里10點多突然通知家人12點排隊去做核酸,寒冷的夜里,弟弟被叫醒,排了近1個小時隊做核酸。但是屏幕那邊的爸爸媽媽說:沒啥,服從安排。12月末,感染了新冠,搶藥潮一點都沒有出現在他們的意識里,生病之后去藥店配了中草藥。
5.今年最開心的一件小事是?
發現小施阿姨砧板發霉了,平時很照顧我們,520送了砧板+賀卡給她,很有儀式感。
生活里的小驚喜,讓時光有了更多魅力。
6.今年最深刻的一天是?
入職五周年,正好是2022種子線上見面會,新舊相會。
7.今年最明顯的壞習慣和缺點是?
玩手機較多+缺少主動溝通
8.用三個詞形容自己的2022?
渺小與宏大:在龐大的地球生活與全球性的病毒面向,個人十分渺小,生活沒有區別對待。在宏大里發現了自己的渺小,在渺小里看見了生活的宏大。(種子計劃:找到自己的天命所在,相信自己不是白白來到地球上。)
謠言與真相:困在刷不完的信息流中,謠言裹著真相,真相里摻著謠言,沒有絕對的對錯與黑白,需要從立場看待別人的發言,從行動辨別言語的真實性。遠離社交網絡,會獲得更多有效感知。
第一責任人: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第一健康責任人,第一風險責任人,第一生命責任人。強調合作但非依賴,向身心靈的獨立統一進發。
9.回顧2022,有哪些遺憾,什么原因造成了這些遺憾?
家人陪伴:對家人的陪伴比較少,弟弟上一年級因為個子小被欺負初期變得缺少自信和光彩,沒有在身邊給予陪伴引導。父母感染新冠,沒有在身邊給予照顧。
哭泣:有許多無聲的哭泣,或許是追求幸福路上的指示,改變或放棄。
時間:在電子產品上花了太多時間,幾乎一無所獲。
遺憾來源于:沒有去做的事情,失去了另一種可能的可能。
10.回顧2022,有哪些高光時刻?感受是什么?
一次培訓:設計了《百變網師》的課程,給鄭東新區的2000多位教師帶來培訓,在打卡里收獲到了老師們可以馬上運用到其他地方的好評。感受:忐忑&開心,期待更多的積累自己,設計更多實用課程。
一節課程:和互加小伙伴一起用ar特效錄了2050太空視頻,并且有100+位老師一起進行了錄制,在互加班會課上帶領同學們一起想象30年后的太空生活。感受:看到同學們張大的眼睛和感興趣的表情,很有成就感。
一次比賽:主導了第三屆星網師短視頻大賽,收到了近1000則參賽作品,和團隊伙伴一起在一周內認真觀看每個作品完成了評選。并通過視頻號專題獲得了有效傳播。
一次申報:申報了第六屆中國青年好網民活動,按傳統不會向老師們拉票,沒太在意投票部分。不過,老爸幫我在家族群里進行了拉票雖然舅舅嬸嬸家人們搞不懂怎么操作,但是都給到了很大的支持。
助教伙伴:遇見了紫光行動的助教伙伴,每一年都有機會遇見一批特別優秀的老師,帶來了很多驚喜與溫暖,擔任志愿者的同時彼此指引走向更好的自己。感受:遇見對的人的話彼此珍惜,互相促進。
11.2022的變化?
好的變化:更加開放。心態上。
不好的變化:更加封閉。環境上。
12.在這一年里,最感恩的人或者事是什么?
媽媽:住酒店時桌上弄的亂亂的,她都隨手整理了。我說退房后會有人來收拾的不用管,她體諒別人,說:這么亂那不得把別人累死了,自己收一下也不難。
爸爸:永遠的榜樣。
弟弟:小孩子也能教會你很多。
工友:365陪伴+支持環繞。
朋友:下半年和初中同學her 有了聯系,很久很久沒有聯系,一直以來的缺憾圓滿了。
13.在這一年里,最喜歡自己身上哪一點?
略顯友善真誠
14.這一年有什么玄妙事件?
年末階段,
-上班路上聞到某種香味,想起要不要把臘腸拿一點給蔡蔡,下一秒就聽到她在后面喊我了。
-還是上班路上,從不同的地鐵站出發,偶遇了織霞好幾次。
-截至2022.12.31,還沒有陽。
15.為什么起這個標題?
偶然看到的一句話,并非原創。
想起了身邊的“異類”,有個舅舅叫阿明,今年騎車一路騎到了新疆。我會覺得很酷,可是家里人不理解,騎車有什么好玩的,老老實實在家找個活干不好嗎?世界之大,每個人都只有一次人生,面對不理解,勇敢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路上經歷更需要不斷打氣。
還想到了身邊執著的人或組織,“為什么ta會去做這樣一件吃力付出但受益人不是自己的事情/益他?
外在的物質圍墻不是保護我們的盔甲,豐富的精神世界才無堅不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