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周末的下午,我約了幾個朋友去打球,結束后進了一家茶座喝茶、聊天。剛打過球,感覺個個神清氣爽。我說:好久不見,都忙什么了?朋友A說前幾天去某大學聽了個講座,講的是《國學》。另幾位都說,有什么收獲都跟我們講講啦!朋友A說,根據那教授講的意思,我的理解所謂國學簡單地說就是“修身”的學問。例如《大學》里說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關鍵就是“修身”,一個人能以修身為本,自然不會差的;反過來一個人如果不注意修身,可能都不怎么樣。大家連連點頭。A接著說,你們有沒有發現這樣一種現象,有幾個人原來或是同學、或是同事,年齡、學歷以及其他條件都差不多,有的人自身條件和家境條件相對還好一些,例如當時在校是班干部,學習成績也很優秀……所有熟悉他們的人,都對那條件好的期望值高,認為條件好的以后發展一定會比較好。但多年以后,他們之間的確有了比較大的變化,他們之間也逐步的拉開了差距。其中有的已經走得很遠了,可以說成就了一番事業;但是有的還走得不遠,還沒有走出地平線,一眼就能夠看得見。
朋友C說,那條件好的肯定走得好唄。A說,非也!出乎意料之外的是,人生走得比較好、比較遠的人,并非一定是那些條件優秀的;有的恰恰是那些條件一般的,甚至還是差一些的。
你們有沒有發現,還有一種情況:你們可能也知道,或聽說過。有少部分人,他們在十年前就走上了一個相對比較好的、大部分人都羨慕的位置。而當時有的與之地位相當的,如今不聲不響地又上了一個更高的臺階。然而有的這十年左右的時間卻在原地踏步,甚至走的不如以前;有的在年富力強的時候,就已經從實職變成了虛職。你們說這到底是什么原因,他們的差距究竟在哪里呢?
另一位朋友D說,我來告訴你答案。那天我看“百家講壇”,有位學者正好談到你說的話題,也就是如何做人。他說,學歷、能力、年齡等條件都比較優秀的人,一般應該發展的比較好的,但如果發展得不好,可能都與一個“傲”字有關。有的人自身條件好就比較自我,到哪里都以自我為中心,總認為自己學歷高、能力強、年齡輕,有太多的優越感。由于喜歡以自己為中心,往往忘記了自己是誰,這樣的人一般都不把別人放在眼里,除非對方已經位高權重。如果TA和你一個層次,會無形中表現出對你的鄙夷;如果TA職位比你高,你無形中可能會感覺到TA對你有些不屑,因為TA自認為自己的學識、能力等等,已經遠遠在你之上。所以TA喜歡高看自己,低看別人;目中無人,忘乎所以。長此以往,他的朋友、同事……就會有所感覺,慢慢的,不知不覺地會和他疏遠,甚至會對他敬而遠之;TA真正的朋友也就越來越少,這樣的人后面一般都走得不是太好。大家聽著點頭,覺得有點道理。
D接著說,為什么有的人與那些優秀者比,條件相對差一些的,但人生反而走得比較穩健,發展得比較好呢?這當然有多方面的原因,有努力,有機遇、有運氣;但極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會“做人”。這種人你很少看到他身上的“傲慢”之氣,甚至根本就沒有,有的是謙和有禮。D邊喝著茶慢條斯理地說,一般真正的高人,有能耐的人,恰恰是那些為人謙和的人;那怕他身處高位,但你只要一接觸到往往就能感覺到他是那么的平易近人,那么的謙和有禮,那么的尊重你,使你感動甚至難以忘懷;這就是高層次人士的人格魅力。朋友A笑著調侃說,看來你小子搞人事工作這么多年,還真能說出點道道嘛!是不是對人做過一些研究?D說:那到沒有,但由于工作關系,對人可能接觸得多一點,了解得多一點吧!不過也有過一些思考。他停頓了一下繼續說,但凡那些學歷等條件都比較好的,后來發展不太理想的,也許有多方面的原因,但關鍵就是”傲”氣,不懂得謙和禮讓,做不到謙虛謹慎,不能夠低調做人。
聽了幾位朋友交流的話題,使我想起我國傳統經典《易經》中關于做人的智慧。記得臺灣師范大學的曾仕強先生有一次在央視講《易經》,我反復看了幾遍。曾先生說《易經》是可以用占卦的方法來預測吉兇,我們的祖先就曾經按照《易經》來占卜并預測吉兇。《易經》有八八六十四卦,其中的每一個卦都有吉兇,人們占卜的目的總想要千方百計地趨吉避兇。但有意思的是,在這八八六十四卦中就有兩個卦象沒有兇,就是吉。其中一卦就是“謙卦”(另一卦叫“損卦”,損卦的意思,就是與人交往,記得損己利人,你只要這樣去做了,就是吉),這個卦的意思,實際上就是我們平時生活中所說的“謙虛、謙和、謙遜、謙謙君子……”概括起來說,就是“低調做人”。
人生之路漫長,而要走好并不容易,這需要智慧。但如果在這漫長的人生路上,你能學點傳統經典文化,悟點《易經》中的人生智慧,真正做到低調做人,尊重別人,有利他人;而且又能不斷地精進,那么,你就一定會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
本文原創作者:慢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