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都在開始看《夏洛特煩惱》,而我卻剛剛刷完《模仿游戲》。
康伯巴奇和原版的艾倫圖靈好像,應該說他演得好像。
電影看到最后,英國贏了戰爭,五位科學家各自回到學校里,艾倫把他的計算機克里斯特夫搬回了家。當瓊來拜訪他的時候,他已經老了許多,整個人的精神狀態慌張凌亂。
他穿著長袍破衫,倒水的手在一直抖。瓊問為什么會這樣。他一邊收拾灑到在地的杯盤,一邊說為了不進監獄,他接受了法官的第二個建議,服用藥物來“治療”同性戀,即所謂的荷爾蒙療法。瓊告訴他她會幫他申訴,不要再吃藥了。但他害怕,害怕失去他的克里斯特夫。
看到這里的時候,我就看哭了。
他說“I don't want to be alone”。
他聲音顫抖,他孤苦伶仃,他絕望無助。
一個為自己國家贏得戰爭的人,一個拯救了無數蒼生的人。在世時非但沒有任何名譽榮耀,反而受盡逼迫,不能守護自己大半輩子的心血,不能守護僅有的一點寄托。
克里斯托夫是他高中時代的男朋友,在他被其他同學欺凌時過來救他,給他看迷人的數學問題,陪他在樹下度過午后。艾倫圖靈喜歡他,拿著信在路上等克里斯托夫,但卻永遠也等不到了。克里斯托夫因為牛結核病,已經在旅途中去世。他不肯相信,恨告訴他真相的校長。
但這一切都回不去了。
一直沒有變的是,艾倫圖靈始終愛著克里斯托夫,這就是為什么他以此命名計算機的緣故。
他愛計算機如自己的命,寧愿接受所謂的治療,也不愿入獄。
藥物給他身體帶來極大的副作用,包括乳房不斷發育,包括耳目不明。
1954年,艾倫圖靈因誤食浸過氰化物的蘋果,而中毒死亡。死之前,他手里還拿著一個咬了一口的蘋果。
他本不愿離世,奈何世間容不下他。
一切的悲劇都是從艾倫圖靈是同性戀開始。
因為這種可笑荒誕的歧視,這位天才數學英年早逝。
艾倫圖靈還是一個很熱衷跑步的人,有社交障礙的他甚至參加了跑步比賽。在電影中,他一直跑一直跑,用盡全力,好像要把身體里一些多余的情感和欲望通過汗腺通通揮發掉,好讓自己變得正常。
我看著覺得很悲傷。
他很正常,是整個社會不正常。
我一直很不明白一些事情,比如為什么會有人隨地吐痰,比如為什么會虐待小動物,比如歧視同性戀。
我覺得的這些不可思議的事情,每天在發生。
人不是應該相互尊重嗎,萬物不都是平等的嗎。有些人需要許許多多證詞和舉例,才會去相信一些自然存在的真理。可在我看來,這就跟吃飯睡覺一樣簡單明了。
兩個人能夠相愛已經是那么困難的事情了,為什么還要處處為難,把自己的喜惡、態度、觀念用一種高高在上的姿勢,毫無顧忌地施加給別人。
我并不反對恐同派,有些人是出于一種生理反應。但我覺得一個人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應該盡可能選擇不傷害他人的方式去表達觀念。比如,你是討厭丑女的,你可以不和她們交朋友,但你可以選擇不發表“丑女該死”的言論。
之前去方所聽李銀河先生的講座,她對同性戀的概括很精辟。
她認為,同性戀的存在是否合理,就在于討論性是否只為生育,還是可以為了獲得歡愉。
假如性只為生育,那么在異性戀之間,生育之后所進行的性,都將不合法。
假如性除了生育,還有別的意義,比如幸福、快樂、滿足、信任、愛,那么這些意義就不止存在于異性之間,因為人人皆有能力構建這種意義。
顯然現在社會的性關系,是處于兩種假設之間。
那么,同性戀為什么會引起你的反感?他們在道德上究竟有什么錯?
有一個講座,演講者約翰科爾維諾是美國人,大學哲學系教授,同時也是一個公開同性戀取向的倫理學者。他到處巡回演講,公開探討同性戀與道德之間的關系,演講中他邏輯嚴謹,語言幽默精辟,切中要害。
演講主要圍繞兩個問題:1、同性戀在道德上有什么錯?2、如果沒有錯,那人們為何爭論不休?
從同性戀是一種怎樣的社會現象,到社會影響,到宗教沖擊和遺傳基因等,他都分析清楚了。
其中一個我覺得最重要的點,便是對“當人們討論異性戀時,人們有很多東西可以討論,但當人們討論同性戀時,就只剩下了性”的解說。正是人們在道德上對同性戀和異性戀進行本質的區分,才導致同性戀的歧視力量越來越大。
在演講中他列舉了很多的例子,用來反駁宗教上的同性戀犯罪說和醫學上的同性戀違反自然說。最后他的觀點和李銀河先生有相似之處,他主張,去看待一個人,不應該是看他愛了誰,而是看他是否心中有愛。
這不但是用來評判同性戀,世間所有的愛的評判,不都應該是這樣嗎?
我知道一兩個人的演講改變不了什么,我也不會打著“支持同性戀”的口號到處宣揚。但我想,沒有人不需要平等自由的愛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