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年13:瑤里古鎮游(下)

(接上篇)

冬天淺淺的小河水,我特別喜歡跳到露在外面的鵝卵石上。圓溜溜的石頭,大大小小的,可以干干脆脆地坐下。我發覺,人類喜歡玩水的天性,不管年齡多大都不會減退。尤其清澈見底的溪流,總會抑制不住摸摸它的沖動。

圖片發自簡書App


沿著河上的小橋到了對面,依然是一條青石街道。兩旁仍然是老舊的房子。這種房屋結構,對我來說一點不陌生。小時候村里很多這種房子,只是后來逐漸被推倒蓋成了樓房。

街上,看見村民們在扎一條巨龍。一位年長的老人指揮,幾乎都是少婦們在縫制龍骨外面的龍衣(應該是布做的),龍頭由一個四十多歲的大叔在制作。第一次這么近距離地看一條龍,很新鮮,只是不知道這條龍什么時候被舞動起來,也還沒有過現場看舞龍燈。

圖片發自簡書App


繼續沿街道行走,街邊是程氏宗祠。需要門票,我們就沒進去。看了看外面。老爸老媽他們談論鄰村的宗祠也是文物,建造精美,上頭撥了很多錢維護。老祖宗們的手藝太令人吃驚了,留下了很多藝術瑰寶。也不知道今人們能為后世子孫留下什么。

再往鎮的深處,離山越來越近。我以為,這條河流和街道都會終止于一直在眼前的群山。就這樣樣子街道走,以為一定會到盡頭。水越來越清,有清澈見底的清淺,有一潭深邃的碧綠,像寶石,像九寨溝像翡翠谷。

圖片發自簡書App

越走越幽靜。姐姐說,“哇,住在這里舒服~安靜”。老爸說:“住兩天還可以,住久了你要叫起來啊”。現實與嘈雜隔離,需要付出“不方便”這一代價。旁邊有幾家酒店,停了不少車子。悠悠古鎮的幽靜深處,確實是修養的好地方。

路沿著河流,繼續往前延伸。只是現在已經不是狹窄凹凸不平的青石街道,而是通汽車的道路。原來,這條路的盡頭并不是山,而是開出鎮子的路。

沿路返回,沿著進鎮時河對面的那條青石路出鎮子。在一棵桃樹下,我們稍作休息。滿樹粉粉的桃花,掩映著藍天老房子古街道,特別美。這個街道的清晨和傍晚一定特別美。比如,清晨人們還在睡夢中帶霧的晨曦;比如,晚飯過后納涼的閑話家常。我沒有見過那樣的美,但是那份小山村的寧靜我是深有體會。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樣的街道,透著古樸,好像回到了小時候。對于當地的村民,再平常不過。對于慕名而來的游人,也許是來找回憶,也許是來找寧靜,又也許為這從未見過的新鮮。于我,第一次體味一家人自駕出游。

圖片發自簡書App

走馬觀花地往回走,依然品論這些老舊房子。路過那座蓋了亭子的橋,一行人打算最后再歇一小會兒。有點陽光,也有點陰云。我掏出相機,讓大家坐成一排合影留念。

圖片發自簡書App

第一次和家人游玩,這美好我會一直記得。記得青石街上慢悠悠的行走聊天,記得一棵開滿花的樹下悠然,記得曲曲折折幽幽靜靜窄窄的青石巷子,記得保溫桶里溫熱的雞蛋糯米糕,記得車里放的那首歌《時間都去哪兒了》。

記得,有時間多帶父母出去走走,多陪家人逛逛。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