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高考后某個閑暇,打下這段文字:
“在青春殘酷物語舞臺劇初拉帷幕時,還依稀能嗅到白日夢的甜甜味道,你會為自己的篤定和堅毅感動得淚流滿面,這是唯一由你定義的時光。當你還沉浸在自我激勵的熱度中,各種五花八門的考試像潮水般漫漲,逐漸淹沒你的身軀,此時,溺水似乎是一種常態,你用你僅有游泳技能在碧波上沉浮著,夢想如新鮮的空氣時隱時現。
彼時,除了掙扎著求生,你什么都做不了。高考就像一場賭注,賭上你的青春,以辛勞為籌碼,你可能想退出賭局,可這由不得你選擇,你所能做的,只有不斷翻盤,留給對面的“自己”自信的微笑,并堅持到最后一日。
彼岸何其的遙遠啊。
風來了,掀起巨浪.
倒計時已接近尾聲
你還未準備說好再見,
末日來臨,
我們無處循形.
誰又能說,這不是一次重生?
又是序章.”
在高三這樣平淡枯燥的日常中,以上花哨的比喻卻是我每日翻來覆去難以成眠時的內心波瀾。
記得初初升入高三,每個人似乎都隱含著小小的雀躍。大學在高三學子面前仿佛天堂,所有被禁錮的一切在大學都能得到發泄,離理想中的天堂更近,心動是難免的,畢竟只要再跨過一年,整個世界就敞亮了,沒有廣播里老師沉重的囑托,沒有天蒙蒙亮就前去自習的周六,沒有冗雜的知識在你的腦子里盤旋,不用失落地望著高一高二小鮮肉們周五放學歡快的身影...
但“三分鐘熱度”是個魔咒,尤其對我,還沒有樹立起咬牙堅持一年地獄生活的心理準備,就已經極度不習慣每天從六點到晚上11點的晚自習,和周六開始暈乎乎的上課。每天下午跑操消耗了大部分體能,加上四五小時的自習,每天回家都是扛著滿滿的疲憊,在凌晨之時入睡;每次成績下來,那一直落后的分數真的像是嘲笑你的自我感覺,嘲笑你自認為的努力。
可能最安慰的時刻,唯有夜深人靜時抱著iPad或是漫畫偷偷笑著,在黑白或是彩色的圖像里,細數這幫忙之不易的快樂。偶爾頹廢看看動漫,刷刷深夜微博和QQ空間;午飯晚飯的間隙看著《犯罪心理》津津有味,周末獎勵自己大快朵頤,偶爾閑暇逗貓貓;每天晚自習后,一杯奶茶或者玫瑰紅茶支撐11:00后的時光。陷入過無盡的疲乏,卻不至于走到死胡同里每天怨自己的無能。
聽上去還是有些小愜意。而現實上,高三所應該承受的苦果我們也都咽下去過。高二打下的還不錯的底子,在高三像豆腐渣工程一般撲簌簌地往下掉灰,糊了一臉灰,還刺得眼睛直流淚。明明是苦心孤詣,卻總是處于屋漏偏逢連夜雨的尷尬境地。
高三的早晨,在天蒙蒙亮時離開被窩,撐著昨天凌晨滯留的疲憊開始新的一天,早餐不知何時,便被白乎乎的湯圓占據,吃的樂此不疲。還記得當時書桌被高中三年的課本占據了一方天地,每個科目都有小紙條區分科目。盡管如此,高三的課桌依舊是滿滿當當,后期教輔多了,還特地網購了一個專門掛書的小包,同樣塞滿。
那時候我似乎陷入一種刷題的滿足感不可自拔,偶爾閑暇便會在淘寶上看看有沒有合適的習題,《五三》《星火英語》各科的模擬卷、押題卷....逛文具店似乎也成了享受,以至于到現在的大學,心情不順的時候更愿意去文具店采購放飛自己的郁結于心。
現在想來,那或許是文科考生的一種心理安慰。比起不知疲倦地看書,空白的格子更讓人有思考的欲望,尤其是自己改卷是一道道紅勾劃下,滿滿的滿足感生疼,似乎撫平了一直失敗的傷口
那時,每次大考之后,年段喇叭似乎永遠不會停歇;而老師的口中永遠不會缺少鞭策的話“明天的你們,會感謝今天努力的自己。”我們有每天周二下午的文綜考試,和說發就發的答案;對完答案一片的鬼哭狼號,以及永遠都是十題甚至是超過十題的錯誤答案;每周五下午固定的數學考試;在那種高壓之下,每個人都變得面目可憎,每個埋頭苦讀的人,都似乎有著讓人感到沉重不舒服的氣息...白花花卷子鋪滿了整個世界,遮蓋了世界的色彩。還記得每次認真地記著文綜的成績和排名,失落和欣喜交錯,教室里的同學們都已經奔向午餐的懷抱,微微燥熱在心中盤旋升騰,數字羅列著,心里五味雜陳。
流水賬般的高三,重復機械的高三,原來真的會去懷念的高三。懷念紙幽幽的墨香,懷念那單薄的觸感,懷念那群人,懷念自己奮斗的樣子,懷念周遭的一切。
可能我已經不想再去經歷一次高三,但我著實懷念那種感覺。
沒有戀愛,沒有逃課,沒有自由,純粹被學習填滿的青春,有著趁虛而入的小確幸,閃耀在時光里。
“那些我們回不去的年少時光”如此這般,我的結局,我們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