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到這篇文章的標題,肯定在想:這肯定又是一個標題黨。
其實不然,本寶寶就像你淘寶買衣服附贈的襪子一樣,會不時的給你帶來驚喜......
為什么懂了那么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那是因為我們沒真正的懂,卻以為我們真的懂了。思維認知是我們做事的行為邏輯,而行為是我們思維認知的外在表現。
思維就像一張地圖,思維認知就是地圖上的標識,標識決定你的戰略布局,所以思維認知影響我們的行動計劃。
我們每個人的腦海中都有一張地圖,地圖上的信息代表我們對生活,世界的看法和我們的個人價值觀,這張地圖詮釋了我們過往所有的經驗認識,我們都簡單的以為我們地圖上的標識就是外在世界真實的寫照,從沒思考過這些信息的真實性,而這些標識又決定我們的處事態度,行為模式。
賽萬提斯曾說:“你如何思考,你就是什么樣的人。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杰作”
所以,要改變現狀,先要改變自己,要改變自己,就要先改變我們的思維認知。
要想成為高手,就得學學高手的思維習慣,那普通人與高手的思維習慣差在哪呢?
重點來了,后排的同學醒醒,擦擦口水。
-1- 尊重差異,空杯心態
我們經??吹竭@樣一種情況:某網友噴文章的作者,接著第二位網友噴第一位網友,然后第三位網友把上面所有人都噴一遍。
是不是很熟悉?誠然,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利,但真正厲害的人不會罵對方傻X。
高手的思維是這樣的:如果一位聰明且具有某方面特長的人跟我意見不同,那么對方的主張必定有我尚未體味的奧妙,值得加以了解。
高手懂得尊重差異,學習對方的長處,并化為己用。當意見不同時,他們的思維總會驅使他們探究其后的背景和適用情況,而不是守著對方的缺點拳打腳踢。
這不是個非黑即白,非0即1的世界,先理解再試著被理解。
-2-專注“影響圈”,清理思維帶寬
你是不是也是這樣:公眾號訂閱一堆,微博關注一大把,app下滿了整個手機。
我們每個人都會去關注一些問題:健康,穿搭,友誼,事業,經濟狀況,世界形態等等,這些稱之為“關注圈”,但這些有很多我們無法掌控,更無能為力。專注“關注圈”的人思維被各種信息“堵塞”,容易受環境的種種限制,總為無法改變的狀況擔憂,最后畏畏縮縮,怨天尤人。
而高手則著重于自己想有所作為的事情,專注“影響圈”---個人可以控制的事情,踏踏實實,不好高騖遠。
《稀缺》這本書提到,我們的這種“專心致志”不斷的增加我們的思維負擔,最終我們的大腦被俘獲,失去認知能力和執行能力。
所以,只有對思維帶寬進行合理規劃和管理,我們才有可能從稀缺走向富足。
-3-擺脫幻想,尋求方法
當下有很多勵志書籍會這樣告訴你:如果我們能描繪出一副未來成功的畫面,想象自己實現了目標,讓實現目標的感覺和獲得獎勵的感受進入你的意識,我們就能從中獲得動力。
這種對未來采取積極態度的做法是有好處的,但我們很容易掉入一個陷阱:對目標持幻想態度。
我們都知道幻想和積極期待是有差異的?;孟氩⒉粫疚覀內プ⒁饪赡苡龅降膯栴},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被不可預料的困難打倒,反而失去了原來的動力。
高手對成功的期望一定會從實際出發,他們明白:設想未來更有效的方式在于思考目標實現的過程,而不是直接幻想最后的成功。
想要成為高手就要小心幻想帶來的麻痹,去想象達成目標所需要的步驟。
-4- 要事第一,效能為主
我們大家都知道時間管理的柏拉圖原則——以20%的活動換取80%的成果。
但現實我們的精力都集中于當急的要務,某些會議與報告,一些無意義的活動與難以推卻的聚會,種種難以抗拒的綜藝節目,娛樂電視。
所以我們的大部分精力都被這些緊急不重要的事情耗盡,因此我們沒有時間去規劃實現我們內心目標的事情。
高手懂得對一些瑣事說不,他們集中精力解決最重要的事情,而不是所有事情,尋求20%的時間產生80%的效能。他們明白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對未來的意義,所以會在空余時間做半衰期長的事。
知道了和知道了并做到了是兩回事。
結語:一流的能力加上三流的思維只會事倍功半,一流的思維加上一流的能力才能事半功倍。
之后會陸續更新相關的文章,希望對大家有幫助,你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肯定。
每篇一句:
我們看到的往往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們眼中的事物。? ? ? ? ? ? ? ? ? ? ? ? ? ? ? ? ? ——猶太法典
下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