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咖啡屋看書時,旁邊坐了兩個年齡相仿的姑娘,她們在談論著自己那年的高考。
“你知道嗎?要是去年我沒考失手,我就絕對不用來這個學校了。”
“哎,和我那些在高中平時跟我不分上下的同學現在上的學校比,我上的這個大學,無論是環境條件還是教學資源,真是差太遠了,他配不上我。”
兩個姑娘的談話,一句比一句充滿怨氣,但似乎對大學的嫌棄比對自己的責備要多很多。
最后,她們低下頭,失落地用吸管戳碎奶茶里的冰塊,冰塊漸漸變小直到完全融入奶茶,渾然一體,就像那自認為配不上你的大學,一點點滲入你的命運,成為你不可抗拒也無法磨滅的痕跡。
我的心情也隨著低落了些許,大概作為半個過來人,能感同身受吧。
想起剛上大學那會兒的第一次班會,班助學長對我們說,“我知道你們當中有不少是因為考失手或者其他非實力的因素而陰差陽錯才來到這個大學的,但我想跟你們說,別太心高氣傲,以為這里配不上你,如果沒有扎扎實實去努力,最終被這個大學甩掉的還是你自己。”
原本那些目光滿是不屑的同學,最終變得沉重起來,似乎被學長一番殘酷的話給打醒了。
后來,那些話在大學的摸爬打滾里慢慢成了一種警示,因為我們都害怕淪為被看不起的東西給甩掉的人。
02.
就讀于普通一本,身邊有不少是高考考差了才來到這兒的同學,想起剛進入大學那會兒,大家總愛吐槽著大學的不好——沒有空調的宿舍課室簡直就是鐵板燒,教學資源和平臺都比不上那些名校,什么保研名額更是沒有……
就像上淘寶買東西被騙了一樣,上大學之前一直心懷期待與憧憬,可當拆開快遞看到實物的那一瞬間,所有的欣喜和激動都戛然而止,你知道自己被套路了,還體會到了最糟糕的一次賣家秀與買家秀之間的差距。
然而,人生這個店主的信條之一是,貨既出門,恕不退款。只有自己才知道,這筆“款”,可能是積蓄了這輩子最認真最專心的努力和投入。
夢支離破碎后,要么隨之漸滅,要么重覓方向。
見過一個曾是高中學霸的男生,上課最愛的是打游戲和睡覺,因為他覺得這個大學的老師講課太悶了。不喜歡參加豐富多彩的比賽和活動,因為他說我們學校舉辦的東西太水了。每個學期的專業課非專業課都要掛好幾門,每一場補考都是草草寫完就中途提前交卷離開,因為他說這個學校出的考卷真是太無趣了。就連輔導員也和他說,再掛多兩門,那你就做好準備留級去吧。
可是兩年前剛進入大學的時候,他還跟舍友說過,“我原本是個要考985、211的人。”
不知道他有沒有意識到,原本配不上他的大學,其實早早就把自己甩掉了。
因為,不管好與差,每個大學都在往前走,提高自己的綜合水平,你看不起的學校也很不愿意被你的自甘墮落和無所事事而拖了后腿。
對于成年人,任何人任何平臺都沒有義務去花時間等你清醒等你重拾志氣。
你不愿意拉自己一把的時候,就連你曾經看不起的也會毫不留情的甩開自己。
03.
想起初一那年第二學期重新分配尖子和普通班,由于名額十分有限,我留在了原普通班,看著班上那幾個最尖的尖子生收拾書本資料滿歡欣喜地帶去那個滿光環的尖子班,我開始了對自己的責備,為什么一開始就不多多努力,為什么去尖子班的人不是自己……
曾一度沉浸在過去的小失敗里,上課走神,任務式的完成作業,直到在一次批改的作文里,看出了我迷茫狀態的語文老師在評語后面多寫了一句與作文無關的話:不是在沉默中爆發,就是在沉默中滅亡。
深深恐慌,害怕成為滅亡的其中之一。
開始反思,不再抱怨,改變現狀,后來每次分班都能穩進尖子班。
其實成長就是一個特別艱難的過程,需要不斷的自省反思,而對于不諳世事、見識短淺,又囿于表面的我們來說,能意識到正陷入的困境,并及時拉自己一把,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年少時,我們還有家人老師長輩們的提點和建議,一句話就能讓人醍醐灌頂,認清方向。
長大后是不會再有人主動來救你的了,偶像劇里那種在人生低谷從天而降一個高富帥或白富美來拯救自己的可能性在現實生活中是接近零的,唯一能依靠的是強大的自救力。
04.
前兩天刷朋友圈,看到這樣一段文字:上大學后,曾經一度認為,我的大學真的配不上我,真的沒辦法接受這樣的結果,可是得學會接受,我接受這個大學只是因為不管出于何種因素,這都是自己考上,并不意味著我就代表了我學校的水平和等次,這也是一直以來不敢放松警惕,不能讓自己安逸的原因,希望自己一直保持這種勁頭。
以上來自高三那年同班的一個全能大神的朋友圈,當年他是作為復讀生插進我們應屆班的,學習能力厲害得讓我們整個年級的學生和老師都驚嘆,我們學習緊張之余的話題就是討論他能考上清華北大還是人大復旦,可第二次高考的他居然考了一個差到沒人敢相信的成績,只能上了一個不太好的二本。
我們都以為他會消沉,可大神的光芒真的是沒法抹掉的,讀著普通二本,卻還是認真學習,加上本來資質就好,年級第一還是他,獎學金自然拿了不少,省級比賽的名額總有他的份,課余時間還在網上兼職家教賺學費和生活費,大二后還被曾經教過的高數老師邀請去給大一的學弟妹講高數課。
知道他把大學生活過得那么踏實精彩后,我才敢和他說,“我們都覺得,你的學校遠遠配不上你真正的實力,可你的心態很好,把大學過得那么充實,甚至讓很多上了名校的同學都在心底里佩服你羨慕你。”
他和我聊了很多,最后感慨,“一開始覺得這個大學配不上我高中四年的努力和實力,有過各種糾結和掙扎,后來看到身邊那些不思進取的人在宿舍打著游戲,還把我去圖書館當做笑話來講,才明白到,配不上自己的是那無比嫌棄所在環境的不優越,卻還得過且過的慵懶和短淺。”
深以為然。
高考很無情,幾份考卷就決定了你未來三四五年的圈子,全然不管你那次是靠著瞎運氣蒙對還是發燒感冒亦或審錯題。
很多人的命運就像被上帝擲骰子一樣,陰錯陽差的踏入了一段可能不太滿意的路程,有人自視甚高,一味沉浸在不屑的唾棄里,持續性頹廢茫然,也有人早早認清周圍環境與自身的可能性,踏踏實實,戒驕戒躁,最后改寫逆襲。
真正厲害的人,是不害怕一次兩次失敗的,就連號稱“決定人命運”的高考也無法為他選擇一條平庸的路,就算在C的階層里要花上A﹢﹢﹢的努力才能一步步躋身于A的圈子,他也會不遺余力地去付出。
05.
最近“逆風翻盤”一詞挺火的。
鄧紫棋在作詞作曲的《一路逆風》里也有唱,“生活就像一場無止境的流浪,新患舊傷,我卻更堅強,一路逆風飛翔。”
看似勵志,振奮人心,而逆著愈加洶涌的阻力,扛著不被看好的目光,還能在前進路上不間歇的頑強抵抗,藏在堅硬表面下的決心和毅力是讓人深深敬佩的。
有時候在想,那種逆風的力量絕不僅僅是簡單對未來美好的追求,更多的是對現在現狀的不滿,對曾經努力后結果的不服氣,想要逃脫不喜歡的階層和圈子,想用更多實力去證明,我是值得去更好更高更配得起自己的地方。
06.
時不時會有讀者向我各種傾訴,學校不夠好,自己也不努力,想要變好又不知道從何開始。
其實,我也不怎么會回答這種問題,只能鼓勵你加油啊努力啊。有時候也會覺得自己講的都是廢話,因為人的惰性是很可怕的,不再是外人一兩句話就能把你的雄心壯志和決心毅力給重新喚醒的。
如何問讀大學的意義是什么,我會覺得是,在學習專業知識增長見識的之余,更重要的是培養出自律和自省的能力,能看清這個社會的現實,也有為了夢想而執著的堅持,允許自己嘗試犯錯,但能隨時審視自己的處境,靠著強大的信念和覺醒把自己拉出困境。
保持清醒的大腦,為自己上的大學找到一個意義,至少別被你的大學給狠狠甩掉了。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