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做一個標準版中臺(就是展示配置+部分運營數據展示),做的有些吃力,剛好看到了一篇后臺系統的組件整理(https://mp.weixin.qq.com/s/tY42iiEih-F1CWat9vQlnw),趕緊做好筆記以備不時之需。
常見類型:
·單選按鈕
·復選框
·圖標切換
·切換開關
·穿梭框/列表構造器
·下拉菜單
一、單選按鈕
允許用戶從一組相互排斥的選項中選擇一個。通常,將一個選項定義為默認選擇。
外觀
常規:
分段控件:
在單個選項下,存在多組互斥選項,且互斥選項組之間存在一定關系,可以考慮混用分段控件和常規按鈕,由于分段控件在視覺上占用更大的面積,故給人在層級上更加置前。
最佳用法
·只有一個選項或僅僅有兩個相互排斥的選項,考慮單個復選框或切換開關等其他非互斥的選擇控件;若當前選項過多時,且在有限的屏幕空間下,考慮使用下拉菜單或列表框。
·默認選項最好是大多數人會選擇的/你希望用戶選擇的。但在極少數情況下,默認選項可能會不正確。例如,涉及性別、政治、宗教信仰等,這些情況下可以不提供默認選項。
·在用戶與單選按鈕交互時,請提供良好視覺反饋,且按鈕本身狀態提供良好的能供性(默認、懸停、選中和禁用)。
二、復選框
允許用戶從非互斥的選項中,選擇任意數量的選項(零個、一個或多個)
單個使用時,復選框提供了兩個互斥(二元)的操作選項。
外觀
常規:
全選操作(未全選狀態):
最佳用法
·復選框用于表示狀態的標記,不會直接導致命令的觸發,需要最終和命令按鈕(如提交、確定等)操作配合,若是直接觸發請改用切換開關(切換開關并非絕對情況下都是直接觸發命令操作);若復選選項過多時,且有限的屏幕空間下,請考慮使用復選列表框。
·如果只有一個復選框,可以根據表單格式選擇使用標簽、文本或組合;如果有多個復選框,標簽將描述整個復選框,而文本則是表述各自的選項。
·標簽文本使用正面肯定的措辭,以便用戶清楚的知道打開復選框將會發生什么。避免使用否定的表達,例如 「同意條款」 而不是 「不同意條款」 或是 「打開通知」 而不是 「關閉通知」 等等。
·在用戶與復選框交互時,請提供良好視覺反饋,且按鈕本身狀態提供良好的能供性(默認、懸停、選中、禁用和未全選狀態)。
討論:僅有兩個互斥的選項(二元)是選擇單選按鈕還是復選框?
具體是要看場景和習慣用法。
復選框和單選按鈕之間的主要差別是:
單選按鈕給人更加直接的示意,例如開啟關閉,而復選只表達一面信息,因此它的反面信息并不是非常直觀,甚至對于某些用戶而言,并不清楚勾選和不勾選所表達的含義。
習慣用法是遵循互聯網產品中的一些默認處理方式,例如,注冊中的同意條款就是使用復選框。
三、Icon button 圖標按鈕
圖標按鈕可以說是結合了單選按鈕、復選框及命令控件的變形形式,性質上存在互斥(單選)和非互斥(多選)。
外觀
文檔編輯(Word及富文本編輯器)可以說是圖標按鈕使用的最佳案例,不僅滿足多種操作的需求,且節省空間。
排列方式也是圖標按鈕的常見用法。
四、 Switch 切換開關
用于打開或關閉二元操作的切換選項。
外觀
常規:
帶文本或圖標:
最佳用法
·左/灰為關,右/彩為開。
·切換開關可包括文本或圖標,例如「開/on」和「關/off」標簽,但不建議標簽過長,如果標簽太長請考慮使用其他互斥的選擇控件。
·切換狀態中使用微動畫進行過渡,而不是生硬的呈現。
·在用戶與切換開關交互時,請提供良好視覺反饋,且切換開關本身狀態提供良好的能供性(關閉、開啟、禁用)。
討論:切換開關在用戶更改后立即觸發命令執行?
此說法并非絕對。
在 B端產品及某些重要情況下,觸發開關操作依然需要用戶再次確定才會真正觸發執行。
五、Transfer 穿梭框/列表構造器
在同一頁面上顯示 「源」 列表和 「目的」 列表,通過使用按鈕或拖拽,直觀的在兩欄之間移動元素,完成選擇行為。
外觀
常規:
帶搜索,在操作者對選項比較熟知情況下(例如,公司員工),搜索可以快速查找到想要的選項。
最佳用法
·行為上穿梭框是一種復雜、較難認知的一種控件模式,且占用大量的屏幕空間,源選項較少的情況下復選列表框則是一種更為簡單的替代方案。但是如果源列表選項過多,又想讓被選中的選項更容易被看到,穿梭框則是不錯的選擇。
·對于大量的可選項,從易用性角度考慮,可以按照選項常用程度、重要性、字母等進行排列或提供搜索(實時搜索),從而便于用戶進行快速選擇。
·列表提供全選和多選操作,以便用戶能夠在列表間移動大量選項。
·實時顯示當前被選中列表/ 「源」 列表的數量比及 「目的」 列表的數量。
·若列表框內容大于視窗高度,列表框的高度為:N列表+?列表。
六、Dropdowns 下拉(彈出)菜單
觸發操作(點擊或移入觸點),會出現一個非模態彈框。允許用戶從集合中進行選擇或執行相應的命令。下拉菜單將多種集合進行了封裝,只有在用戶需要的時候才顯示出來(按需顯示),具有節省頁面空間及簡化當前頁面等優點。
外觀
常規:
分類:
帶搜索:
多選:
執行命令,例如系統導航菜單、表格操作等:
級聯:
樹形(單選、多選):
操作(刪除、添加等):
上下文菜單,例如,常見的右鍵操作及文本選擇命令(如剪切、復制和粘貼等):
下拉選擇器。多適用于顏色、日歷(日月年)、日期、時間等內容:
最佳用法
·在較小的空間下,對多個選項進行選擇或內容較為次要且不需要一直顯示時,下拉菜單是不錯的選擇。若選項較少,考慮使用單選框(當進行單項選擇時)或復選框(當進行多項選擇時)。
·下拉菜單選項按照某種邏輯順序排序。例如,按照重要程度或被選擇程度(可能性)進行排列。
·對于大多數操作,當單擊菜單或以外區域,菜單應該收起關閉;如果點擊的菜單項是多選操作,則菜單應保持打開狀態。
·禁用菜單項,而不是隱藏,以提高功能的可發現性。
·下拉菜單文本保持簡潔扼要,文本內容限制為單行。
·請根據具體情況,定義列表項的最小和最大寬度,以適應其內容。超出最大寬度從末尾截斷,并添加省略號,鼠標懸停顯示全部文本內容。
·如果沒有預先選擇,使用占位符(灰色文本)進行操作提示。例如:請選擇。如果需要指出所有項目都適用,例如,作為列表過濾器,請將「全部」 作為選項,并將其放置在列表的開頭。
·若下拉列表內容大于視窗高度,下拉列表的高度為:N列表+?列表。
·若需要兼容IE8,下拉框除了陰影效果(IE8沒有陰影),還要做1-2px的線框描邊。
·下拉選擇器多適用于顏色、日歷、日期、時間等內容,若不可輸入請將整個區域作為觸發區域。顏色下拉控件應該有允許用戶輸入的地方,這樣用戶就可以更加方便直觀的輸入品牌色或其他需求;對于自定義設置,可提供一部分色卡,這樣對于不知如何下手、不知如何搭配顏色的人而言,提供了簡單的選擇。
關于下拉搜索
下拉搜索有兩種情況,下拉單選和下拉多選的情況。
·在單選情況下,我們將搜索放在了原有的框體內,流程如下:用戶輸入關鍵字>實時匹配檢索出選項>用戶點擊選項>完成操作。
·在多選的情況下,由于是多選操作,我們將搜索框放在下拉菜單內,這樣就不影響原有框體承載選項的問題。
但是該模式極大的復雜了控件及用戶的交互行為。同樣我們還需要考慮在該檢索的關鍵字下,會產生用戶想要的多個結果嗎?
例如添加公司人員,通過關鍵字的檢索,基本是鎖定單一人員,所以通過關鍵字來檢索進行多選的概率較低,自然可采用如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