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15年10月23號測出好孕,過了一周,10月29號二孩政策就宣布全面落地,因為和老公是雙獨,早就開始計劃,并不太關注這方面消息,所以一聽到的時候還是驚了一下,這也太貫徹執行國家政策了。
從計劃生育到放開二孩,相信對于當年經歷過的父母一輩們是始料未及的。那時候計劃生育有城鎮戶口和農村戶口之分,按規定城鎮戶口只能生一胎,農村戶口第一胎女孩間隔六年可以要二胎,第一胎男孩不可以要二胎。老媽說那會不符合規定要上的,都得去引產,醫院糞坑里都是引出來的小胎兒。
時代真得是不同了,以前想要不讓要,現在提倡大家要。政策支持是一方面,到底要不要還是因家而異,現在各方面壓力都那么大,養孩子不像以前,一養養一窩。
網上也流傳著一些要二孩的前提,比如靠譜的公婆,穩定的經濟基礎,會疼人的老公等等等等。這些因素不能不考慮,可是到頭來,在要孩子和拉扯孩子這件事上,當娘的才是主心骨,因為孕期沒人替你累,生孩子沒人替你疼,更沒人替你半夜起來奶孩子。所以真正需要做好準備的是我們每個二孩媽。
首先,你的身體狀況允許嗎?
不管是多么年輕的二孩媽,都要比生老大那會老上幾歲,精力和體力都有向下的趨勢。你可能不服老,可等真正經歷的時候,確實會覺得力不從心。
老媽問我好幾次,覺得二寶順產恢復快還是老大剖腹產時恢復快,當然是順產恢復快,一出月子就能當好人使。可是接下來的兩個月,生病,發燒,抱孩子抱得直不起腰,感覺整個人像要掏空了一樣。
本來我有走路鍛煉身體的習慣,孕期也在堅持,出了月子沒幾天,好不容易找了一個孩子睡覺父母有空的時間出門,晃晃悠悠,步履蹣跚,來回也就走了兩千步,腿疼了好幾天。整個月子基本上是躺著,一下子運動肯定會受不了,繼續堅持慢慢便會好起來。可是哪來的時間出門?因為是大熱天只能選擇一早一晚出門,早上二寶醒得比我還早,幾乎是掙扎著起來,伺候著換尿布,洗臉,喝水,忙完大太陽就起來了。晚上孩子倒是睡得早,可一天下來真得和癱了一樣,無力出門。沒有時間運動就得帶著一坨坨的贅肉,穿衣打扮毫無美感,
好在我的睡眠還好,半夜起來雖然痛苦,不過喂完孩子能很快入睡,若是睡眠再不好,真得是會崩潰的。
其實這些只是小case,對頑強的寶媽來說,是可以克服的。可是那些曾經經歷特殊情況的孕媽寶媽,就需要多一些考慮和準備了。我有個朋友是封閉抗體陰性,要孩子特別困難。需要將老公的血清提取然后皮下注射到寶媽體內,且在治療期間不能受孕的話,需要從頭再來。她極其喜歡孩子,還考慮要二寶,我告訴她說,如果還需要如此治療方可受孕,真得不建議再要,太遭罪。
要二寶是件好事,可是一定要從自己的身體出發去考慮。
其次,你能處理好兩個孩子的關系嗎?
一、征得老大同意
要二孩,老大同不同意成為一個關鍵前提,網上各種令人汗顏的案例層出不窮。如何征得老大的同意?又如何處理好兩個孩子的關系,是每個寶媽需要在心里盤算好的事情,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我家老大是個敏感細膩的孩子,最早和她商議要二寶的時候她是不同意的,堅決不同意。后來幼兒園好朋友添了一個妹妹,她倆過家家的時候還會給這個妹妹起名字,慢慢的,她覺得有個妹妹也不錯,回來主動要妹妹。這一關算是過得很順利。
二、提前做好鋪墊
相信絕大多數的小朋友都是過多依賴媽媽的,我家老大就是絕對的黏媽媽黨。
為了分床睡,孕早期就買了雙層床,可是一直到孕期結束也沒分成功。有一次我們躺在床上聊天,老大說希望妹妹能早點出生。我說我們大家都很期待她的出生,但是她出生了我們的生活就會有變化,之前的三個人會變成四個人,而且妹妹一出生那么小,媽媽要多照顧她,也沒法摟兩個孩子。她表示能夠接受。盡管她意識不到這種變化即將給她帶來的影響,但最好還是提前做好鋪墊。
三、不要張口就訓斥孩子
盡管做了大量的鋪墊,二寶出生后還是遇到了一系列令人抓狂的事情。
女孩天生就喜歡娃娃,所以對妹妹非常喜歡,這就不免要圍著轉,還要親親又抱抱,這就引發了大人無數擔心。說慢了不聽,說快了不高興。
相信沒有哪個寶媽會偏愛二寶,但在大寶眼里就是如此。原先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現如今卻被妹妹搶去多半。沒錯,小的不會說不會道,勢必一哭就得抱,老大就覺得被忽視了,不再被愛了。
經常要問,媽媽,你還愛我嗎?你會不會不要我了?在小小的心靈提出質疑的時候,我們每個人尤其寶媽要給出合理的解釋和引導,并且不管在多么忙亂的情況下,不要訓斥孩子無意識的添亂。這很難,但必須要做到。
以上僅是我深有感觸的幾個點,要想處理好兩個孩子的關系,既保證照顧好老二,又不給老大造成陰影,遠遠不止這些。更何況,二寶還沒有長大,等兩個孩子互動爭搶的時候,新問題會更加層出不窮。
最后,你做好全職媽媽的準備了嗎?
要不要做全職媽媽,也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說實話我沒有做好全職媽媽的準備,但是在心底卻是迫切想要走這條路。
時隔好幾年,老人們的身體大不如從前,就算能夠靠住看孩子,你還準備繼續用嗎?當年老大你恐怕只是負責生下來,大部分帶孩子的時間都給了父母。看看她吧,唯我獨尊,目無尊長,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在這里沒有指責老人的意思,只是他們確實愿意為孩子做得更多,久了就成了理所當然。飲水機就在那里,口渴了也是張口叫姥爺,不知道自己去倒。這些看起來雞毛蒜皮的小事,其實正在慢慢扼殺著她以后走向社會的闖蕩能力。
孩子生下來,不是單單養大那么簡單,而是需要用心管教。雖然會很累,但是我真的希望有機會親力親為。
絮絮叨叨說了這么多,一邊是在總結希望與讀者分享,一邊又是在不停審視自己。本以為準備周全,卻也不乏抓耳撓腮和措手不及。希望每個寶媽都能認真的思考,耐心的對待,出色的完成自我升級,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充滿愛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