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給壓歲錢,是我們的傳統(tǒng)習俗。
關(guān)于壓歲錢,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話說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音同歲。祟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就會出來用手去摸熟睡著孩子的頭,被摸后的孩子就會嚇到被哭,然后發(fā)燒,嚴重的時候就會變傻。因此,有小孩的人家就會在30晚上亮著燈,通宵坐著不睡,守歲便由此而來。
話說有一家夫妻兩人老年得子,甚是疼愛。到了年三十晚上,他們唯恐祟出來傷害孩子。請教了神之后,就給了孩子8枚銅錢玩,孩子玩累了睡著后,就把銅錢用紅紙包好壓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到了半夜,一陣陰風吹開了房門,吹滅了燈火。祟悄悄進來,伸出爪子向孩子頭上摸去,只見枕邊發(fā)出道道金光,灼傷了祟的爪子,祟嚇得負傷逃去。
原來,八枚銅錢是八仙變化,感嘆于父母對孩子的無私的愛護,特意化做銅錢來保護孩子。
第二天,夫妻兩把祟被嚇跑的事跟大家一說,大家齊手稱贊,村民們紛紛效仿。
因為祟與歲諧音,以后就逐漸演變成了壓歲錢。這也是父母的愛用來保護孩子的另一種方式。
給壓歲錢的習慣已經(jīng)成了多少年傳承不變的傳統(tǒng)。但是,年到了,你有沒有想過也給父母一份壓歲錢呢?
也許你會說,我爸媽不缺錢,也許你會說,他們經(jīng)常還要補貼我呢?
我忘不了小時候的年三十,我們一家人吃過年夜飯,我靜靜的守在桌子邊,看著父母的談話,耳朵里捕捉著感興趣的話題。
孩子,快來領(lǐng)壓歲錢。
這是童年時期每年的年夜里我聽到的最動聽的聲音,有了這壓歲錢,初一一大早,我會早早的從被窩里面爬出來,穿上新衣服,三步并做兩步跑向村口的小商店,買下心儀已久的小玩意。
在這歲歲又年年,年年又歲歲中,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春節(jié),到后來的我離開老家,奔向打工的城市。
回不了家的年三十,我總會想起小時候守著桌子翹首盼著那份壓歲錢的情景。
直到有一天,回到老家,看到父母花白的頭發(fā),猛然驚醒,什么時候他們就已年華老去,兩鬢斑白,這一切的變化我竟然從無察覺。
又到了三十晚上,父親又一次從兜里摸出幾張嶄新的100元遞給我,說,來,閨女給你壓歲錢。
這一次,我沒有再伸手去接,我說爸爸,我已經(jīng)長大了,自己可以掙錢了,您不用再給我壓歲錢了。
媽媽說,拿著吧!你就是再長大,在爸爸媽媽眼里,永遠都是個孩子。
我的眼眶濕潤了起來,固執(zhí)的將錢推了回去,想到包里還有剛領(lǐng)的年終獎,笑著跟他們說。爸,媽,真的不用你們給了,您二老給了我二十多年的壓歲錢,現(xiàn)在我們換一換。
爸、媽,我今年工作挺順利的,單位效益也不錯,我已經(jīng)長大了,今年開始咱們換一換,由我來給你們壓歲錢。我希望時間老人能放慢他的腳步,也希望你們能永遠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有你們的家,那才叫家。
哎哎~父母開始推辭不要,在聽完我的話后,開心的收下了錢。父親摸著我的頭說,姑娘長大了,知道疼父母了。
我一個沒忍住,眼淚就流了下來。
第二天一早,就聽到父親跟隔壁的王伯說,閨女大了,單位效益也好,過年還給了我和他媽一千塊錢呢,說是給我們的壓歲錢,你看看,我們都老了,還要什么壓歲錢啊?
王伯符合著說,有閨女就是好,爸媽的小棉襖啊~我那兒子也不知道在外面過的怎么樣?過年了也不見來個信~
我沒想到自己一個小小的舉動,竟帶給父母這么大的心里安慰,他們老了,其實并不在乎你給多少錢,在乎的是你過得好不好,過得幸福不幸福。
結(jié)婚后,我跟先生達成了統(tǒng)一意見,忙碌不忙碌,常回家看看父母,過年過節(jié)的時候,互相給對方的父母一份壓歲錢,禮不在大,錢不在多,只想讓他們知道,我們過得很好,一直惦記著他們。
過年了,別忘了給你的父母也給一份壓歲錢,祈禱他們老的慢一點,也讓他們知道我們過得很好。無論兒女多大,走的多遠,有父母在的地方才是我們的家。有父母在,我們一直都是有人疼愛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