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寧子
每每這個季節,總會惦記秦嶺,只耳聞她像一個成熟的少婦,將她的愛灑向秦嶺的每一個角落,所到之處,紅葉飛舞溪流如綠瑪瑙般晶瑩剔透。因忙于生計,在紅葉飄飄的季節沒去看望過她,心里總有一絲絲遺憾。適逢官人休假,天氣雖然不佳,但沒有一絲猶豫,因為,想她很久了。
午飯后一切準備就緒,向秦嶺梁進軍。一路向南,從環山路進入灃峪口,霧霾中的秦嶺更加令人心醉,重巖疊嶂,連綿起伏,像一座座海市蜃樓,又像一個個關中大漢,屹立在蜿蜒的灃河之上。朦朧的遠山,在霧霾的籠罩下影影綽綽,忽遠忽近,若即若離。
灃峪是秦嶺北麓的一條山溝,是秦嶺七十二峪之一,因灃河從這里流出而得名,210國道從這里駛入,西康高速沒有建成通車以前,這里是通往陜南、四川的要道。同時,灃峪口也是西安的后花園,是人們消夏避暑的最佳選擇。從灃峪口進山風光無限好,沿途有很多著名旅游景點:觀音禪院,凈業寺,黎元坪農家樂,九龍潭,喂子坪,觀音山,廣新園,萬華山,石羊關,小壩溝,大壩溝灃峪莊園,雞窩子,東佛溝,分水嶺。
車子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駛,眼前的奇石層出不窮,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感嘆它們的堅強不屈。千百年來,經歷過地殼運動,經歷過山洪爆發,但它們依然昂頭挺胸,看花開花落觀云卷云舒。抬頭看著那刀一樣的身軀,那一刻,竟有幾絲羞愧。
“快看快看,那一片紅葉多美!”順著官人的手勢,我看到了幾株長在石頭縫中的小樹,揚著笑臉,將那片山石咉得緋紅。一直以為,美景就在前面等著我,原來,美景都在路上,都在你抬頭的那一瞬間。
山路的籬笆旁,幾只雞悠閑地啄著草籽,那熟悉的場景讓我想起了老屋,有心下車為它們拍幾張,但又恐驚擾這份祥和與溫馨,戀戀不舍地注視,直到看不見為止。回過頭,一只大黃狗懶洋洋地從小院的土坡上下來,看到我們車子過來,又箭一樣折轉而回。
車過喂子坪,霧霾已經慢慢淡去太陽像個害羞的姑娘,終于揚起頭露出笑臉。初冬的灃河,水流少了春的激情夏的張揚,像個即將遠行的游子,依依不舍地向秦嶺揮手告別,河床上的石頭哭了,樹枝也哭了。
千百年來,因為灃峪口是古時的交通要道,每一處地名都有故事與傳說,喂子坪也不例外。傳說明朝萬歷年間,明穆宗突然駕崩,皇后娘娘李艷妃因太子年幼無知,暫將皇權交給其父掌管。其父為達長期掌管皇權之目的,將李艷妃及太子打入禁宮。艷妃厭煩宮廷“傾軋”和斗爭,在徐彥昭、楊泗郎等忠臣幫助下逃出禁宮,奔走長安終南山,太子在后面啼哭追趕,艷妃傷痛哭走一步三回頭,進了子午谷口,越過土地梁、樓子坪,摘兒嶺、離娘坪、艷妃池,在此給兒喂奶后,從黑河口上了萬華山,留下了母子離別,感天動地的美談,喂子坪也因此而留名至今。
歷史中的喂子坪早已走遠,如今的喂子坪因山水怡人是人們休閑娛樂的好地方。處處農家院,處處紅燈籠,唯有慢坡處兩座矮小的房子與它們形成鮮明對比。一看到門上用紅漆書寫的三個歪歪扭扭的“小賣部”,倍感親切,忍不住下車,看著青磚藍瓦,撫摸著“小賣部”,象看到久別的老朋友。
是朋友,總有揮手告別的時候。我們一路追著白云追著峻嶺,奔著秦嶺梁而去。
山路越來越陡,天越來越藍,白云也像一個躲貓貓的小姑娘,終于忍不住了飄了出來。抬頭間,一左一右兩座雄偉高聳的山石擋住視線,一座石橋從兩座山間通過,過橋之后,見右邊石壁上刻有三個蒼勁有力的大紅字:“石羊關”。再看兩座大山,真的是兩座大石門,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關隘。
從石羊關峽谷北面仰望,陡壁頂端,一座惟妙惟肖,酷似山羊的巨石在冬陽的映照下鎮守在崖口。崖下又立一牌坊,上書“子午古道”。古時,開辟這條棧道縮短了由關中入川的路程。古人以子為北,以午為南,故名“子午道”。當年劉邦封漢王入漢中,就是走的這條古道,留下了“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千年典故。唐玄宗時,楊貴妃吃的荔枝就是從四川經子午道日夜兼程而來,有詩云: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站在石羊關的石刻下,手扶橋攔抬頭仰望,透過歲月的塵煙,仿佛看到一匹駿馬穿越在群山峻嶺之中,只為了博得美人嫣然一笑,又仿佛看到千軍萬馬,馬嘶長鳴的戰場,多少將士倒在石羊關下,鮮血染紅了樹葉,染紅了灃河。低頭沉思,不禁想起“千古石羊站嶺巔,仰首號啕哭長安。休怪人間沒有情,天公差汝守大關”的悲壯詩句。
過了雞窩子,分水嶺越來越近,山路越來越彎,天越來越藍,群山也越來越矮了。大山少了嫣紅而多了蕭瑟,但它在蒼涼中不失硬朗,像一個個血氣方剛的漢子,赤裸著胸膛和雙臂,擁抱著藍天,擁抱著冬天。
分水嶺是我國兩大水系長江和黃河的分界線,周圍山系的海拔多在2500米以上,高海拔和南北氣候的交界,讓這片區域的景色獨特而美麗,草木可觀高山草甸、冷杉、高山杜鵑,山水可賞石海、斷崖、瀑布。最冷的季節,大山兩邊是冰雪的世界,晶瑩的冰掛、神奇的云海讓酷愛大自然的人們流連忘返,忘了嚴寒。
初冬的分水嶺,少了喧鬧多了靜寂。只有那山風像一個個頑皮的孩子,一窩蜂地奔來,掀起了衣角吹散了長發,然后一股腦兒飛入你的懷抱,冷不丁幾個寒顫讓人不得不裹緊衣衫。但陽光下的分水嶺你無法拒絕,唯有山風是分水嶺的伙伴,是群山的魂魄。與大山一樣堅強的還有佇立在牛背梁上的秦嶺西萬路水毀紀念碑,記錄著當年那場山洪,還有那些日夜守護西萬路的漢子們,正是有了他們爭分奪秒的搶險,才保障了西萬路來往車輛的安全。
美好的時光總是瞬間而過,眨眼間已是夕陽晚照。原路返回途中路過凈業寺,不由得下車直奔而上。寺廟門口,一位老師傅靠墻而坐,旁無他人地吃著晚飯,寺內的屋檐下,一對黃貓相互依偎著酣然入睡。看著它們可愛的模樣,不忍打擾踮起腳尖輕輕告別。
站在臺階上,山路旁一位兜售山貨的中年婦女坐在山風中,在梵音中靜靜地注視著氤氳的大山,虔誠的目光是對生活的憧憬,一個清潔工彎腰用長夾撿拾著路旁的樹葉,那一瘸一拐的背影在山路上如同美麗的紅葉。路邊,一片紅葉隨風而落,落入灃河的懷抱里,打著漩渦兒一路向北,奔向渭水……
初冬的秦嶺,成熟而穩重。我不知道她在這靜靜地等了我多久,我只知道我想她很久很久了。下了臺階,撿幾片紅葉回家做書簽,讓最美的風景浸透紙張留在歲月里,多年后翻看,也是一番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