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日)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媒體報道,山東青島大學一學生向老師請假探望患癌癥姥姥未獲批準,老師說“將生死置之度外投入學業”。此事外傳引起軒然大波之后校方回應,已經批準該學生請假回家,同時將完善相關管理規定并加強師德教育。
? ? ? 此事之所以能夠迅速在社會各媒體發酵,并引發軒然大波,主要是那句“將生死置之度外”。按照老師的理解,看望不看望,其實對病人的康復是無關緊要的了。從這個角度來說,該老師的“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教誨似乎也可以理解。
? ? ?
圖片發自簡書App
而在現實中,我們為了讓學生“學”的更好,不也是這樣做的嗎?要么誘導、要么就是強制學生放棄個人興趣愛好、夢想;放棄強身健體;放棄追求公平正義;放棄家國情懷;放棄社會參與;也可以放棄骨肉親情、愛情;也可以泯滅人性,甚至可以將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唯獨不能放棄“學習”,不能放棄分數,不能放棄考大學,不能放棄金錢、地位。當人類的情感、責任、健康這些最為美好、重要的東西都被置之度外的時候,我們的教育還剩下些什么呢?教育的價值又在哪里?
? ? ? 這件事情的結局是板子打在了教師的身上,但是問題的根源其實在我們整個社會,如果我們不認真反思我們教育的本質、教育的意義和目的,一個再嚴重的“師德教育”懲罰都是無濟于事的。人文主義教育價值觀的回歸,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