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hop中有一個工具叫做歷史記錄畫筆,
可以還原已被修改的圖像。
如果我也有這樣一支記憶畫筆,
我愿用它描繪那美好的過去……
高一時的作品,我用白色硬紙板和透明塑料膜加以裝裱,用閃光筆在邊框畫上黃色蝴蝶和綠色三葉草作裝飾,用畫沙畫的紫色沙子在畫框上端描出“Friendship”這個單詞。最后,我把這幅畫送給了一位同班同學。
梁祝
德陽中學每年都會舉辦一次藝術節,而藝術節的重頭戲莫過于開幕式演出。我當時所在的2009級16班是全校唯一的文科實驗班,所以按照傳統,要出一個節目,于是我們班就編排了一出名為《梁祝》的舞臺劇。別聽名字很古典,實則融入了許多現代元素,比如說一群女生拿著黑傘大跳爵士舞,12個男生模仿《功夫》中的斧頭幫跳舞,再推開祝英臺,一斧頭砍死梁山伯……
為了這出舞臺劇我們班真的是全體總動員,基本上每個人都有任務。我除了參與“斧頭幫”之外,還負責舞臺背景的設計制作。整個舞臺背景由5塊1.2米寬、2米高的泡沫板組成,直接用油畫棒在拼合的泡沫板上作畫,一面是以春天為主題,藍天白云、青草綠水、蝶舞花香的美景;另一面是以秋天為主題,滿地金黃、落葉紛飛、草木枯萎的時節。秋天之景用于劇中梁、祝分別之時,春天之景則用于劇末化蝶那出戲。兩面背景幾乎由我一人完成,花了兩天時間,足足耗費了三大盒油畫棒,還好家中有一間空房間容得下這幾塊板子,畫完后我的袖子和褲腳都沾滿了涂料。當我把畫好的背景板帶到節目彩排的操場上時,同學們都震驚了。
背景是有了,而且是可拆合的,接下來就還需要幾位舉板子的同學。我們找了幾個班上個子最高的女生舉背景,而我就成了活動背景的指揮導演。我在背景后面指揮著大家有規律地移動和組合板子,一會兒分開,一會兒聚攏,一會兒變換順序,一會兒左右移動,很是有趣。
《梁祝》的排練很辛苦,忙活了一個月才大功告成。雖然辛苦,卻很值得,因為《梁祝》,大家的的心被擰成了一股繩。一個月的排練,到頭來只為了臺上短短的七八分鐘,演出結束大家多少有些失落,但是這段難得的經歷卻永遠地鐫刻在了我們每個人的記憶深處。
班級之星
《梁祝》之后,我們班上評選出了7顆“班級之星”,依據每個人的特點,冠以不同的名字。《梁祝》之前,在裝飾教室的時候,我用卡紙做了一些紙浮雕貼在墻上,如卷軸、竹子、荷花、菊花、燕子,(這全有賴于小時候豐富的手工課)再加上這次的背景板,大家都覺得我“心靈手巧”,所以把我評為“織女星”。剛開始我很想不通,覺得太女性化,不過最后還是接受了這個稱謂。剩下6顆星分別是刻苦之星、舞動之星、藝術之星、歡笑之星、活力之星和學習之星。
可是,班級之星應怎樣予以展示呢?于是,又需要我親自出馬了。在和宣傳委員商量后,我們決定為每一個班級之星畫一個卡通形象,然后貼在五角星上,懸掛于教室后面的墻上。由于宣傳委員的能力有限,整個項目我幫著完成了大半部分,包括最終的展示裝置都是我制作的,我將其稱之為“北斗七星”。
七個卡通形象根據每個人的外貌特征設計而成,用彩鉛上色,我畫了其中四個。畫好后分別用七種顏色的閃光筆描人物的外輪廓,再沿輪廓邊緣剪下,貼于黃色的五角星上,五角星下面對應掛著七種顏色的飄帶,飄帶上寫著每顆星的名字。將做好的七顆星用相應顏色的細彩帶掛在七個紙風車下面,紙風車插在泡沫塊兒中,貼于墻上,并排成北斗七星的形狀。彩帶的另一頭系在小風車之上的大風車上,大風車有兩層,外面是一個透明塑料做成的大風車,里面是一個粉色的小風車。
微風拂過,教室后面七彩的風車就轉動起來,七顆班級之星隨風飄蕩,那場景煞是好看。我現在唯一后悔的,就是當時沒有用相機照下來留作紀念,5·12地震過后那些班級之星便不復存在了。
織女心靈手巧,擅長紡織,她所紡的乃是天上的云霞。我雖不會紡線,但能用畫筆繪出最美的彩霞,用工具做出各種美好的事物。正因如此,我被大家評為“織女星”。人物身后的畫筆和手工用具代表了我的特長,那些工具也是我經常使用的,基本上照著原物繪制而成。鉛筆上有我的英文名“SINCER”,油畫棒上的字樣是“Star of the Class Vega”,Vega就是織女星的意思。
人物右手拿著一把金色的鑰匙,代表找到了開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鑰匙朝上,代表勤奮刻苦、力爭上游;鑰匙孔是星形的,與人物的名字有關。左手支起一個地球儀,代表著對地理知識的絕對掌控。飛出的航天飛船,寓意一飛沖天。另外,人物所穿的褲子其實是校褲。
《梁祝》女主角,最后一場化蝶的戲她便穿著這樣一條白裙翩翩起舞。我將她描繪成蝴蝶公主,長發飄飄,頭頂小皇冠,背上長出翅膀。畫面上空白的地方實則是后期用彩色閃光筆上的色。后來,這個女生反應說人物的動作很像超人。
這幅畫畫的是女孩兒和她的男朋友拉提琴的場景。《梁祝》中有一段梁、祝二人離別的戲,她和她的男朋友就在舞臺的一角表演,各戴一半蝴蝶面具,一個拉大提琴,一個拉小提琴,琴聲悠揚,卻飽含著無限的哀傷。這個女生我可以用“天才”和“瘋子”來概括她,通常情況下天才藝術家都是瘋子。外表冷若冰霜,不食人間煙火,實則內心狂熱。她從來只對兩個人笑,一個是她的男朋友,一個是她最好的朋友。但正是因為《梁祝》,讓我們看到了她心中熱情的一面,因為《梁祝》她同我們班上許多人有了第一次的對話,所以,在我眼里,她就是一半白天使、一半黑天使的奇女子(“奇女子”是她最好的朋友對她的評價)。
我和她從小學起就是校友,她從小喜歡畫畫,得過不少獎,學習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高二時剪去了稚氣的雙馬尾,著裝也變得成熟與知性;上課時,總愛坐在最后一排看一本不知名的哲學書。高考前,她離開四個月去學藝術,回來參加高考卻輕輕松松地取得了全校第一的成績,后來北大要她她都不去,選擇了川音。我對她了解不多,但總是從同學中聽到她的奇聞異事,極高的智商、超群的藝術天分、異于常人的思維在她身體里并行不悖。
閱讀全文:PhotoSi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