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德禮(學習運用語言的能力)持續原創分享第122天.約練第43次44次。
后現代建構主義心理學派認為,我們的世界是語言建構的。因此作為后現代建構學派的焦點短期心理治療更重視語言的訓練。一般化,奇跡問句,成果問句,假設問句,例外問句,因應問句,關系問句,循環問句,追蹤問句,贊美,評量問句,最重要的“還有呢?等等知識的學習,這些都是為了對咨詢師進行語言的使用形式的訓練。還有共情,摘要,簡述,內容反應,未知類型的開放式問句等也是為了讓咨詢師在咨詢實踐中更好的運用語言的作用。
語言在平時生活工作中也有著特殊的作用。比如常言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是呀,好的語言能把自己想表達的表達的清楚明白,又能讓人聽的進去,聽著舒服,感覺溫暖。不好的語言,往往會讓人反感,甚至不愿意聽,這樣的語言不僅達不到想要表達的效果,有時候還適得其反。作為咨詢師的語言表達更加重要,本來來訪者是帶著問題來的,是要尋求幫助的,好的語言表達,可以讓來訪者開放自己,愿意在咨詢師的幫助下,傾訴,理清思路,發現更多的可能性,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相反,不恰當的表達方式,會讓來訪者封閉自己,甚至對咨詢師不信任,對咨詢進程和咨詢效果有很大的影響。所以,作為學習咨詢技術的我們,要努力的學習焦點的問話技術,不斷的揣摩問話的意境,問話的實用節點,問話的適時表達,問話的語氣聲調節奏,特別是遣詞造句。讓來訪者感覺聽起來舒服!讓來訪者有一種成就感,英雄感!
在來訪者身處負面情緒影響的時候,不能用“我很好奇,這樣的負面情緒是如何造成的?”這樣的話,與焦點的關注正向恰恰相反。即使是想進一步探究情緒產生的來源,也應該用關切的和緩的語言去表達,比如:曾經困擾你的情緒,是如何來到你的身邊的?這樣的表述就會把情緒局限在過去曾經,困擾體現了對來訪者的理解,是如何,可以讓來訪者進一步回憶描述事情是如何發生發展的,而來到一詞,可以從語言層面減輕對來訪者的傷害體驗。多在練習中發現不足,就會讓自己不斷的成長。
宋老師很好的詮釋了作為觀察員的洞察力和跳出來的作用。很細心,有思考,能把咨詢中的優缺點總結的到位,還能提出自己的一些方法和應對策略,真的是讓人佩服,的確可以讓人提高!
陳老師對自我關照的領悟和自我關照的實際行動真是很貼切,很值得學習。對工作,對學習,對生活,對鍛煉,按照正常安排,允許自己一周內有一次偷懶,只有一次哦!這真是好主意,既有計劃,又給自己的計劃設計了靈活性,有效的防止了破窗效應。
張子麗老師不愧為優秀老師,能把教學中的好方法創新性的應用到咨詢中,讓觀察員和來訪者都感覺舒服,有趣,好奇!為她的咨詢水平點贊!
感覺是泡出來的!能力是練出來的!
甘德禮2017年11月11日23.21于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