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序”,我來寫寫
記得魯迅的“三味書屋”“祥林嫂”“孔乙己的茴香豆”,還有他的一首詩倒是特別喜歡
《自嘲》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再說其他的,也不怎么喜歡魯迅,特別是作為選入語文課本的作者的文章,實在是歡喜不起。
第一,看不懂呀
第二,老師推崇的高,超喜歡講,還一直講,然后反復提問。一篇文而已,何至于折騰這么費勁。
第三,不喜歡,還要背,背全文,或背小段。我的短時記憶很好,長時記憶很爛,所以我也不喜歡背東西。投機取巧常用的。但是考試的時候臨時抱佛腳真沒啥大用處。
第四,同老師講文中有錯別字,老師說,哦,那是通假字。(還有通假字?)于是我也用起“通假字”,作文里紅色圈圈都是“錯別字”。老師,我用的是通假字。老師說,你那是錯別字;名作家用的是通假字。于是更不喜,憑啥呀。
那時候,去書店,圖書館從來不看魯迅的書,直接跳過,不想去翻,也不想去看。寧愿去看老舍,巴金,余秋雨,金庸,馬克吐溫等名家,還有新出的,比如滄月的聽雪樓系列等,寫《昆侖》的作者(不記得叫什么名字,感覺能寫這文就是很牛的作者)
后來也不看,是因為,起初是無知者無畏,也無所謂,后來是有知者有畏,也有膽怯。
就像《棋魂》里的光是一直跟佐為(最接近神之一手的人)下棋的,起初一直都進步很大,也很有助于他的棋力的增長,后來光去參加職業考試的后期,一直失敗,不是因為差。佐為說是因為一直跟最強的他下棋,沒有贏過,光也明白了佐為的真正的高深莫測的實力,而在心理上已經未戰而先敗。
雖說我的心理還不至于這樣的變化,但是也是慢慢知曉魯迅先生作為作家的偉大之處,而從一開始的心態到,感覺他就是“珠穆朗瑪峰”的心理。
“晦澀難懂”是我對魯迅先生的作品的評價,可以再之前加上“超級超級超級……”
無知者無畏——有知者有畏——有知者無畏
我該從心理的層面上前進下去的,成長著,無論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