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九十八回: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兩個問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經(jīng)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向時(shí)眾比丘圣僧下山,曾將此經(jīng)在舍衛(wèi)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后代兒孫沒錢使用。你如今空手來取,是以傳了白本。白本者,乃無字真經(jīng),倒也是好的。因你那東土眾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傳之耳。”即叫:“阿儺、伽葉,快將有字的真經(jīng),每部中各檢幾卷與他,來此報(bào)數(shù)。”
佛祖以“我已知矣”來穩(wěn)定行者暴怒情緒。“但只是經(jīng)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就直指阿儺、迦葉索要人事這一行為的合理之處。再用給趙長者家誦經(jīng),這一事例論證,讓師徒四人意識到以往只是“誦了一遍經(jīng)”,連“三斗三升米粒黃金”都是賣賤了,借事例提高師徒四人對“人事”分量之重的心理預(yù)期。最后解釋傳白本的原因,同時(shí)將問題的根源指向東土眾生,表示這一切都是東土眾生“愚迷不悟”問題在先。
綜上,如來從穩(wěn)定對方情緒、運(yùn)用道理論證和事例論證,將問題歸因等方面,就巧妙解決了這一問題,既維護(hù)了佛門的面子,又推進(jìn)了索要“人事”這一事件,又將“人事”的標(biāo)準(zhǔn)隱晦地告訴了師徒四人,著實(shí)高明。
第二回:《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
悟空捻著訣,念動咒語,搖身一變,就變做一棵松樹。真?zhèn)€是:
郁郁含煙貫四時(shí),凌云直上秀貞姿。
全無一點(diǎn)妖猴像,盡是經(jīng)霜耐雪枝。
大眾見了,鼓掌呵呵大笑。都道:“好猴兒!好猴兒!”不覺的嚷鬧,驚動了祖師。祖師急拽杖出門來問道:“是何人在此喧嘩?”大眾聞呼,慌忙檢束,整衣向前。悟空也現(xiàn)了本相,雜在叢中道:“啟上尊師,我等在此會講,更無外姓喧嘩。”祖師怒喝道:“你等大呼小叫,全不像個修行的體段!修行的人,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如何在此嚷笑?”大眾道:“不敢瞞師父,適才孫悟空演變化耍子。教他變棵松樹,果然是棵松樹,弟子們俱稱揚(yáng)喝采,故高聲驚冒尊師,望乞恕罪。”祖師道:“你等起去。”叫:“悟空,過來!我問你弄甚么精神,變甚么松樹?這個工夫,可好在人前賣弄?假如你見別人有,不要求他?別人見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禍,卻要傳他;若不傳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悟空叩頭道:“只望師父恕罪!”祖師道:“我也不罪你,但只是你去罷。”悟空聞此言,滿眼墮淚道:“師父,教我往那里去?”祖師道:“你從那里來,便從那里去就是了。”
1、一個中心:“你等大呼小叫,全不像個修行的體段!修行的人,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
2、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前文中祖師教授悟空“長生之妙道”時(shí),就說道“都來總是精氣神,謹(jǐn)固牢藏休漏泄。休漏泄、體中藏,汝受吾傳道自昌。”“長生之道”強(qiáng)調(diào)凝神聚氣,修煉的目標(biāo)也是采天地之靈氣,不斷補(bǔ)給。而一開口,神氣就四散,這本就是與“長生之道”相違背,悟空為求長生不老而來,對祖師的這一層責(zé)罵背后的用心良苦自然心領(lǐng)神會。
第二個方面。“舌動是非生”較前一層,屬于詳說。祖師用假設(shè)論證的手法進(jìn)行推論。首先界定這種“演變化耍子”是一種賣弄行為。接著,用推己及人的方法告訴悟空,你顯露本事會招致別人艷羨。那么,就會有以下推理。
別人見你有本事一一求你索得,(1)畏禍,要傳他;(2)不傳他,必加害。
俗語有云:人怕出名豬怕壯,人太過耀眼,自然容易被別人關(guān)注遭人嫉恨。《鬼谷子.中經(jīng)》中說:“言多必有數(shù)短之處。”如若貪圖口舌之快,易產(chǎn)生是非之爭。“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論語.里仁篇》沉靜持重、謹(jǐn)言慎行是祖師想想告訴孫悟空的。“這個工夫,可好在人前賣弄?”這是祖師對愛徒的諄諄教導(dǎo),希望他明白即使自己練就了一身本領(lǐng),也要懂得韜光養(yǎng)晦,藏鋒守拙。《庖丁解牛》中庖丁“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庖丁在解牛表演后也是如此做的。
3、一個決定。祖師在訓(xùn)誡之后趕走了孫悟空。一方面,祖師已經(jīng)傾囊相授,傳給悟空“長生之道”“筋斗云”。另一方面,為了悟空在此處風(fēng)頭太過,惹出禍?zhǔn)拢@一句“你去罷”意味深長。當(dāng)悟空滿眼流淚問道:“教我往哪里去”,祖師說:“你從哪里來,便從哪里去就是了”,意在告訴悟空,學(xué)成之后,守住本心,方得始終。
總之,祖師這段話,雖是“怒喝”之語,但字字句句都是對孫悟空的了解、關(guān)愛。這天地生成的猢猻,有堅(jiān)定的自我追求,有解得“市語”的悟性,有勤勉的修行態(tài)度,祖師有針對性地教導(dǎo)、指點(diǎn),希望孫悟空能在成長過程中,平心靜氣、藏鋒守拙、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