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總有一種神秘與向往,隱在心中。相對于久居平原與鬧市的人來說,山區處處皆風景;相對于常在旅途的我來說,更有這樣的判斷,這樣的預期,以及這樣一份雅致的心境。
經不住朋友的再三邀請,趁溧陽群活動之余,去看看這山區小鎮平橋。問及平橋有何好玩之處,朋友輕描淡寫地說到了平橋石壩。我想到了古村落的條石街,想到了古代低矮的攔水石堤,想象中悠然走一遭,戲戲水,看看景,即可作揖而別了。
車子鉆入溧陽南部山區,一山放過一山攔,茂林修竹夾道相迎,開車也有了一種境界,如一葉孤舟浮游東西,正如我的目光時時觸摸路邊的風景。心情并不急迫,用餐也不緊不慢,我沒有特別想撲入它懷抱的激情,雖然路牌幾次提醒我關注它的蹤影。
驅車拐入山路不久,眼前豁然開朗,一道石壩橫在兩山之間。也許眼中曾納千山萬水,心境也覺平淡無奇吧。遠遠看去,“平橋石壩”四字掛在中間,如隱居深山的老人,不顯山,不露水,靜臥一隅。既來之,那就瞧瞧這個小水庫吧。
邁過小橋,拾級悠然而上,石壩的高度在不斷降低,心情也一直淡淡的,相視無語。沒幾步,我的腳已經先行抵達了壩頂,以致當湖水撐開我的眼簾,撐大我的嘴巴時,我的心依然不能相信,我不經意間闖入的是怎樣的凈域,純凈得能透視出我的小來。石壩擁山水入懷,轉眼間心靈成了童話世界。是我的腳欺騙了我的心,還是我的心迷了我的眼,我一時找不到答案。
湖水被染成深藍的明眸,綠樹如眼睫舒環,遠山如柳眉彎彎,我被它就這樣注視著,竟顯得有些別扭。云兒在它的眼界游蕩,小鳥在它的眉間歡歌,而我卻如一粒砂子參雜其間。和諧的是自然,不和諧的,恰恰是人心啊。與昨日游人如織的天目湖相比,誰能想象在它的上游,在寂靜深山,還有另一只“天目”在微眼觀世呢。
再看宣傳欄介紹,這座小型水庫竟擁有這樣的評語:平橋河是旅游勝地天目湖的源頭之一,平橋石壩是中國最大的非鋼筋混凝土水庫大壩,是亞洲最大的漿砌石拱壩!湖水無語,依然蕩著陣陣漣漪,而此時的我,心情頗不寧靜。
當我小心走過高24米,長122米,寬僅1米多的平橋石壩,渺小的不再是大壩,而恰恰就是我們自己。雖然許多景致因遠觀而顯得渺小,甚至感覺輕松踩在腳底,也并非是件難事,那是因為我們善用平視的眼光去看待大自然。如果缺少一份敬畏之心,我們會忽視自然,那么就別怪自然忽悠我們了。
從壩頂向下俯視,除了感覺自身的緲小之外,更多的還有畏懼。朋友告訴我,為建石壩,曾有工人跌落殞命。由此感慨,人行高處,危險與風光并存。當你站在8層樓樓頂向下看,當你站在前傾的壩體的頂部,懸著的不僅僅是身體,更是那顆曾經小覷它的心。人貼著地面往往心高氣傲,一懸空就什么不是了,有時我們往往遺失了那份敬畏之心。
當我再轉到壩底,抬頭虔心仰視,人的那么一點點自信自傲,早已掃蕩無存。搜索腦海中的詞匯,唯有用偉大、崇拜來形容。轉念一想,石壩乃人工堆砌,我們最終應該欣賞什么呢?山風輕拂,禽鳥掠過,答案愈見清晰,巧奪天工之作,早已與自然融為一體。歷經五年建成的石壩,歷經三十多年風雨,依然固守一方凈域,造福一方百姓。石壩也有一顆菩薩心啊,包括能原宥我這位外來的游子,滌去一世的浮塵。
人有時徘徊在偉大與渺小之間,糾結于自負與恐懼之間。人不可能時時把山踩在腳底,更多的時候,我們充其量只是山腳的一只螞蟻。我希望人的偉大是建立在對自然敬畏的基礎之上,那樣的自信才會塌實,才會在這“天目”面前波瀾不驚。
平橋石壩,懸壺濟世,恩澤蒼生。我如雛鳥,于壩頂稍作棲息,掬口清涼圣水,又掠翅而去,歸于山林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