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就曾設想過,在冬日暖陽的午后,與書友、與志趣相投的朋友在寧靜之中,神游今古,吟詩誦詞,品味人間世態炎涼,暢談人生酸甜苦辣。此乃人生一大樂事,正所謂“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須花!” ?
偶然的機會,在迎欽姐的引薦下,有幸在周末的小聚中,結識幾位“古典詩詞朗誦群”的姐姐們,用這兩年的流行語說,就是確認過眼神,感覺遇到了對的人。諸多感悟,不寫不快。
提到多愁善感這個詞語,很多人都會想起林黛玉,然而善感的心帶來的不僅僅是多愁,還有更多快樂、感動和思考。
我的第一個感受是:回歸本心,才能快樂——所有人都是如此。
高麗姐姐的開場白中說道,對古詩詞和朗誦的熱愛是她們年少時的夢,如今孩子已經長大離家,自己有了足夠的時間,生活重心又回歸自我,她們又想起了曾經的夢想。聽到這里,我淚流滿面。
聽的是別人的故事,想的是自己的人生。
我和她們一樣,從年少時就有著對詩詞和文學的熱愛,后來卻陰差陽錯,學了英語專業。大專,加上專升本的幾年,都在學英語,但始終沒有對它有太多喜愛。隨著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長,英語單詞都還給了老師,對詩詞和文學的熱愛反而有增無減。
當別的英語老師在家教自己的孩子說英語單詞的時候,我在和我的孩子一起背唐詩三百首;當別的英語老師在業余時間聽英文歌看英文電影的時候,我或是在看中文書,或是在寫著不咸不淡的文字……
兜兜轉轉,又回到原點,回歸自己的本心,做回自己。
人們都說,不忘初心,其實,真正的初心,想忘掉是沒那么容易的。聽從內心的聲音,或許才是最好的選擇。
第二個感受:愛自己、愛生活不是說說而已的。
首先,從衣著打扮上,幾位姐姐都比較講究,看起來優雅知性,狀態極佳。
年輕的時候,我也曾刻意追求過外在美,那時候,我們打扮自己,可能是為了取悅別人或者在意別人的眼光,而如今,看透浮華,我們裝扮自己,更多的是出于對自己和對生活的熱愛,這反映出一個人對人生、對生活的態度。
想到自己雖然才三十多歲,卻早已不修邊幅,對比之下,才意識到自己人生的頹廢。
其次,幾位姐姐能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回歸家庭,孩子不需要的時候回歸自我,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找到不同的重心,并且有著良好的心態、高雅的情趣,積極的人生態度,這是非常難得的。這樣看似簡單的道理,卻是很多人窮其一生也想不明白、活不明白的。
看到你們的狀態,我似乎明白了余生自己該如何去生活了。
總之,這次小聚給我很多思考,讓我受益匪淺。
同時,我也有幾個小建議,不知是否合適。
1.聚會還可以不拘形式,比如小型茶話會或座談會的形式,有時候這樣更便于交流。
2.可能我們對有些詩詞的理解還不夠深入,是否可以嘗試在朗誦之后,加一些賞析,甚至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是否還可以考慮添加一些類似詩詞大會中的猜詩詞,飛花令之類的小活動。這樣會不會更有意思一些。
3.朗誦水平高的姐姐,是否可以教一教、帶一帶我們這些水平不夠的初學者。
我愿意跟隨姐姐們的腳步,在塵世的喧囂中,覓一方凈土,尋片刻安寧,讓心靈棲息,把靈魂安放,不僅去看冬日的陽光,還有春天的花,夏天的樹,和秋天的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