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繼續(xù)更新第三十五、三十六法:承上之乂正中為貴,屈勾之勢退縮斯宜。
三十五、承上之乂正中為貴。
乂之類撇捺交叉的筆畫,在字的下方,承托其上面筆畫的時候,最好寫在字的中部,能起到重心穩(wěn)定的作用。
這個寫在字的中部只是相對而言,這些口訣只是一個概論,不是定法。實際上漢字的書寫既要求穩(wěn)又要求變,仔細觀察一下,范本中所選的幾個例字哪一個也不是呆板的寫在字的正中央。歐體最大的特點就是結構看似平穩(wěn)端正,而其橫畫的上翹與結構組合常使人感到險峻欹斜,穩(wěn)中寓險,險中求穩(wěn),這也正是歐體楷書的個性鮮明之處。
1、天的硬筆寫法。
短橫尖鋒入紙,中橫可輕頓起筆;
注意撇畫的起筆并非如口訣中所說寫在正中,而是偏前,撇舒捺展。
2、父的硬筆寫法。
筆畫越少的字越是注意其筆勢的連貫,和天字一樣,父字只有四筆,上面兩個相背點相互呼應;
第二點帶牽絲回鉤呼應下一筆撇畫的起筆;
撇畫收筆筆斷意連呼應捺畫起筆,捺畫一波三折,盡情舒展。
3、外的硬筆寫法。
外字撇與捺,分布在左右兩部分,看似分開,實際在這個字中起到左右開合的作用,左右兩部分像兩個配合默契的舞者,撇捺的傾斜與中間垂露豎的直,形成剛與柔的對比之美。
4、文的硬筆寫法。
文字是也是僅有四筆,撇畫的起筆,稍稍偏后與點的下面,撇舒捺展。
三十六、屈勾之勢退縮斯宜。
一個字中本應舒展的鉤畫,若其旁還有其他部分與之結合,最好彎曲退讓。
屈,使彎曲,與伸相對,也有低頭,降服的意思。屈勾,這里是指本來是舒展的筆畫, 為了不喧賓奪主,所以故意寫的縮小,給與之結合的部分留出空間。這讓我想起“人倫之大以父子為先,卑賤之禮以君臣為重”,中華自古禮儀之邦,長幼尊卑的關系不能亂了,這在漢字當中也有體現(xiàn)哦。如:鵷、鳩、輝、頫等字。
1、鵷字的硬筆寫法。
鵷(音yuan,一聲)古書上指鳳凰一類的鳥。
我這個鵷字寫的有缺陷,夕字的撇畫應該再舒展一些,才能和鳥字的橫折鉤形成一個左右開合的呼應,大家在寫的時候把夕字的撇畫再寫長一些;
宛部總體較矮,巳的豎彎鉤縮減成豎提,給右邊的鳥字留出位置;
鳥的繁體比較難寫,橫畫較多,注意橫間距及長短變化,下面的四個點也注意大小及形態(tài)變化。
2、鳩字的硬筆寫法。
這個九字的豎彎鉤更謙讓,縮短成豎提也就算了,索性縮的更短一些,讓鳥部的點畫穿插其下;但是九的撇畫要稍微舒展一些,九部要寫的小巧精致,鳥字的寫法參考鵷字。
3、輝字的硬筆寫法。
光字單獨出現(xiàn)的時候,其豎彎鉤也是相當舒展,但是遇到軍字,它就讓路了,豎彎鉤縮短成豎提,整個左半部上移,軍字的大長腿盡情舒展。
4、頫字的硬筆寫法。
頫字也是左邊上移,兆的豎彎鉤縮短成豎提,注意點畫變化,及字內(nèi)空間的布置。
【365日更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