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朋友給我推薦了一本書《李開復—向死而生》,書中不僅僅是一場李開復與癌癥的斗爭,更是他心靈重建的過程。書中的一些對人生的感悟讓我很受啟發,現在我就把一些美好的理念分享給大家。
如果生命只剩100天
有一次面試,一位CEO問我如果生命只有一個星期,你最想做的事情是哪些?我從來沒考慮過這個問題,也不知道該怎么回答。不過既然是面試題,我得努力思考出我的答案。
記得當時我的答案很簡單:想和家人呆在一起,住在周圍滿是花園的房子里,養一只小狗,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最后獨自離開。
而李開復用自己修死亡學分的經歷建議我們,無論如何要在生命最后的時刻,好好地做幾件事:
?讓我的親人、朋友知道我真心愛他們,是他們讓我的生命充滿了溫暖和光輝。
?跟他們一起度過難忘的時光,讓我們彼此的生命都記住在那個時刻里我們互放的光亮。
?在活著的每一個時刻都是全心全意地活著,不會再花心思去臆測、追想那些還沒來到或者已經遠去的事。
同時,他也感悟到在臨終時最后悔的五件事是:
?希望當初有勇氣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別人希望我過的生活。
?希望當初我沒有花這么多精力在工作上。
?希望當初我能有勇氣表達我的感受。
?希望當初我能和朋友保持聯系。
?希望當初我能讓自己活得更開心一點兒。
真的到了生命的盡頭,有些東西都是不重要的,比如金錢,即使你再有錢也沒法花完,比如房子,即使你有再多的房產也帶不走,比如事業,相信這個時候已經沒人會去考慮事業了。
而那些內心深處一直追隨卻很少體會的美好的感覺,比如親情、喜悅、安寧卻是自己一直想要的。但我們往往把最要緊的事擱到最后,卻把人生最彌足珍貴的時光,浪費在追逐那些看起來五彩斑斕的泡沫。
重新認識生命的意義
書中有一段李開復與星云大師的對話,這位智慧老人一語道破李開復的問題,讓我深受震撼。
星云大師問:你的人生目標是什么?
李開復答:最大化影響力、世界因我不同!
星云大師說:這太危險了。
李開復一直以來篤信且奉行不輟的人生信念是:做最好的自己、世界因你不同!他總是鞭策自己追求最有價值的人生,每時每刻都得好好善用,要讓自己有限的生命發揮最大的效益。
所以李開復一直致力于用自己畢生的精力把自己的見識、才華和價值觀傳遞給眾人,獲得了不小的影響力,每年幾百場的巡回演講,微博5000萬的粉絲,年輕創業者心目中的天使投資人,這些標簽讓李開復漸漸在人生中迷失了本初的信念。
修過死亡學分后,他才發現,過去一直懷有的“改變世界”、讓“世界因我不同”的企圖心,稍有不慎,就會在體內留下難以清除的“毒素”。
癌癥康復的這段時間讓他重新認識到生命的意義,不停留在過往的追尋上,隨時提醒自己,讓心更開放,以便傾聽、探索更廣大的未知事物,在機緣成熟的時候,盡力做自己能做的事!
其實要創造影響力這個命題太大了,要改變世界也是很難很難的事情。與其背負著危險的包袱,不如先做好自己。經歷過癌癥后,李開復一改之前忙于追熱點,勤于和粉絲互動,讓自己在外界看來是一個時刻高度運轉無所不能的鐵人的狀態。
只是真誠用心的傳達自己想要分享的觀點,對于真正有需要的人來說,一篇短文、一句誠懇的話,就能深入人心。與其讓千萬人過目即忘,不如讓一兩個人銘記在心。這種真誠無私的傳遞擁有更大的能量。
接納事實,學會感恩
“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里;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去追隨自己的心靈與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在出差的這幾天,我在股東公司碰到一位有趣的老人。將近70高齡卻像老頑童一樣有著充沛的精力,白天和我們一起開會討論,晚上和我們一起吃飯聊天。他的下屬告訴我,員工都很尊敬他,有什么問題他為人隨和,有什么問題找他總能解決。
在飯后我就問這位老人,看著您對什么事情都這么樂觀,有沒有遇到過困難的時候。老爺子一下子嚴肅起來,當然有啊,管理企業一直都很難。
我又問他,難的時候您會做些什么呢?老爺子告訴我一句話:難是正常的,首先你必須要接受他,不要抗拒,不要回避。再靜下心來看清整個問題的本質,尋找解決辦法。
我繼續問,那有沒有找不到辦法的時候,他又嚴肅起來,他告訴我,世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只是你思考的不夠深入而已。
人們一直在說要保持正念,這次我聽到了對正念的很好的詮釋,簡單精準,老爺子的處事方式不就是正念嘛。如果我們總是刻意的去做一些事情,那結果可能會令你失望。用臣服和接納的心態,反而會開啟內心的智慧,讓問題的本質自然浮現出來。
要知道世間所有的遭遇,都有其道理,都是一個讓自己學習成長的機會。體驗人生,臣服事實,學會感恩,世界會更美好。
就像一位哲人所說的:“如果你刻意去做一個好人,那善良之花不會綻放。如果你刻意培養謙恭之心,結果也只會令你失望。善良和謙恭恰如一縷清風,會從你偶然開啟的窗戶翩然而至,但你若是有意敞開門戶恭請大駕,它永遠不會眷顧。”
珍惜當下擁有的生活
在李開復生病時,小女兒德亭曾認真地對我說:“爸爸,我覺得人生最大的遺憾,不是你做錯了什么,而是你沒有做自己曾想要去做的事。
書里也有一個小故事讓我印象深刻,在康復之后,臺灣的一位老友邀請李開復去他家里喝下午茶,坐在他家院子里的搖椅上,李開復覺得無比的愜意,突然他對老友說:你家的桂花樹開的真漂亮。
這位老友笑了起來說:我家的桂花樹都開了十幾年了,只是之前你太忙了,一次都沒有注意過它,其實它一直都很美。
每一個時刻都是珍貴而獨特的,千萬不要讓自己成為計劃表的奴隸,以為“忙起來就是好”。其實,我們應該有機會更隨性地做自己真正喜歡、能投入其中的事情,這才是善用生命。
在患病期間李開復才體會到當下的意義,和妻子孩子們去一些快樂的地方,吃特別喜愛的美食,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而不是像之前滿腦子都是工作。
慢下來去感受當下的生活,穿喜歡的衣服,吃喜歡的食物,做想做的事情,而不是等到未來特殊的哪一天才去做那件事情,把每一天都當成特殊的一天來過。
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病之前,李開復是一個熱愛美食,不愛睡眠的人,認為睡眠是浪費時間,每天起來回E-mail,給員工證明自己工作有多努力。生病以后,他才深深體會到,其實健康失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工作重要,生活重要,健康也是一樣重要的。
這里將書中一些健康的建議分享給大家:
睡眠規律的辦法
?維持生物鐘,固定作息時間。
?規律運動。
?睡前降低亮度,起床后照射日光。
?睡前六小時勿飲用咖啡等刺激性飲品。
?不以酒助眠。
?謹慎使用安眠藥。
?每晚維持舒適的睡眠情境。
五個優質睡眠訣竅
?睡前不要安排費時費力的工作。
?設定一個停止工作的時間,睡前加班,遠不如第二天早起再做效率高。
?記錄每天睡覺和起床的時間,養成健康的睡眠習慣。
?不要因為失眠而感到壓力大,放松最好。
?睡眠的質量比時間更加重要,讓自己處于舒適的狀態。
五個面對焦慮的訣竅
?健康飲食:蔬果、粗糧比垃圾食品更能舒緩心情。
?少喝咖啡:過量咖啡會消耗血清素,使情緒更糟糕。
?鍛煉身體:運動可以釋放內啡肽,有助于減壓,保持頭腦清醒。
?制訂計劃:面對任何事情,設法獲取全部信息并制訂相應的處理計劃,胸有成竹,自然可以降低焦慮感。
?心存感恩:常將世間種種可愛放在心上,保持積極、正向的心態。
其實健康的生活并非讓你不去工作,整天過著退休半般的生活,而是學會管理自己的生活,讓睡眠、飲食、運動、工作達到一個平衡,讓自己保持在一個和諧狀態才是核心。
本書并非要和大家探討死亡,而是要提醒大家珍惜現在擁有的生活。人們總是認為生命很長,時間很多,年輕時用自己的時間、健康、幸福去換金錢,但當生命走到盡頭的時候,卻發現時間無力挽回,健康已經不在,幸福更蕩然無存。
其實生命本來很簡單,時刻擁有謙卑的心態,抱著孩子般的好奇心,努力探索世界,體驗人生,每一天都有成長,凡事做到問心無愧,這個世界就會很好,你也會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