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次打撈細節,閱讀第一章節內容《閱讀的活力與藝術》,確定明天就要開啟新的閱讀計劃,準備 好分享書目的閱讀,增加《升維閱讀》這本書刷新認知的部分,從嘗試提問開始閱讀,運用方法,爭取把這本書變成一個根本書籍。
這是一本為想要把讀書當作增進理解力的人寫的。
主動的閱讀,閱讀是一件主動的事情,閱讀越主動,效果越好。主管愿意去閱讀是一種態度,運用技巧的閱讀體現在能力方面。
成功的溝通都發生在作者想要傳達給讀者的訊息,剛好被讀者掌握住了。
閱讀的目標,為獲得咨詢而讀書以及為求得理解的閱讀。
知識、訊息類的內容的閱讀方式和為求得理解的閱讀方式明顯不同。
閱讀的藝術在于憑著頭腦運作,除了玩味讀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來提升自我的過程。憑著自己的心智活動努力閱讀,從只有粗淺的了解推進到深入的體會,就像是自我的破繭而出。
只有一種方式是真正地在閱讀。沒有任何外力的幫助,你就是要讀這本書,你什么都沒有,只憑著內心的力量,玩味著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從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為止。
為了增進理解力的閱讀,一開始時不相等的理解程度,閱讀的人一定要把不相等的理解力克服到一定程度之內,爭取達到與作者相當的程度。
我的疑惑是,做數學題目中閱讀創新問題情境的題目,通過反復讀題和解題的過程,算是為了增進理解的閱讀嗎?還是只有閱讀一本書理解了書中觀點才算是為增進理解的閱讀呢?
閱讀就是學習,指導型的學習,以及自我發現型的學習之間的差異
指導性的學習是運用記憶力能夠實現學到東西的途徑,是一種需要經過教師指導、需要旁人幫助的方式,是被動學習間接經驗的過程。
自我發現的學習方式是經由研究、調查或在無人指導的狀況下,自己深思熟慮的學習過程。
任何學習都應該保持活力,
閱讀和傾聽是同一種藝術,都是被教導的藝術,閱讀作者觀點,就意味著接受作者指導,跟一位缺席的老師學習過程,傾聽更是直接接受教師當場的指導,別人觀點。主動的閱讀著能夠通過作者表達的內容理解話外之音,讀出自我。主動展開提問,能與作者對話,與現實世界和社會實踐對話。
閱讀的藝術包括所有非輔助型自我發現學習的技巧,敏銳的觀察、靈敏可靠的記憶、想象的空間,訓練有素的分析、省思能力。(這句話反復閱讀始終覺得有趣,爭取運用到實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