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都在網上進行大量的閱讀,一是為了增強知識量,二是為了寫作儲備素材。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每天我都能看到幾篇關于浮躁的文章。
按照作者們表述的觀點,我們的社會在浮躁,媒體在浮躁,每個人在浮躁。并且據此衍生了浮躁文化,有分析浮躁現象的,有幫人去除浮躁的,但大多數都在應和浮躁。
人們不能安心讀書了,就出現了碎片文化,把系統的東西,分割的七零八碎,掰成半,揉成粉,讓人們去學習。
一篇千字左右的文章,故意分割成很小的段落,否則就會因為段落太長,讓讀者心生厭煩,棄之不讀。
文字太蒼白,沒人看了,就發展為圖片,美其名曰“讀圖時代”。要表述一個觀點,傳播某個信息,必須要配上刺激視覺的圖片,要不就跟不上人們浮躁的節奏。
現在“讀圖時代”又過時了,視頻大行其道。大家都在看視頻,用視覺、聽覺的雙重刺激才能撫平自己那顆浮躁的心。
我們一邊反對浮躁,一邊又源源不斷的生產推動浮躁的各種產品。在各種媒介的刺激下,人們就變的越來越浮躁,人越浮躁,應和浮躁的產品就越來越多。
我們生活的社會,所處的環境,成了浮躁催化劑。情緒是可以傳染的,價值觀是可以移植的,大家都在浮躁,你不浮躁就落伍了。這是社會浮躁了我們。
反過來,也一樣,我們也浮躁了社會。
我們很多人,從事著自己并不喜歡的工作,把工作當成謀生的手段,整天在朋友圈發牢騷,把工作當成扼殺自己的元兇,阻止自己追求幸福的根源。
我們很多人,操著賣白粉的心,掙著買白菜的錢,一個月的收入,除去房貸、除去孩子學費,除去日常開支,所剩無幾,付出和收獲嚴重失衡。
有的人被朝九晚五的工作捆綁,人生一眼從開始就能看到結束,但為了給自己一個理由,整天喊著要熱愛工作,向同事傳播“正能量”,向領導“表忠心”,以掩飾自己內心的無助和慌亂。
在殘酷的社會中,我們大多數人內心深處,都有各種各樣的危機感、失敗感。都在拼命的盲目奔跑。
就好像只要跑起來,就能不落伍,不淘汰。至于為什么跑,向那里跑,用什么方式跑,很少有人去關注,去思考。
社會在浮躁著我們,我們同時也在浮躁著社會。這種奇怪的共生現像,浪費了我們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人的一生,就這么長,每一天都是一生中永遠的過去。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在浮躁的推動和浸染中,看不清生命的過程。
我們真的需要靜一靜、停一停、想一想了。
靜一靜,清除我們靈魂中的雜草,看看我們我們生命的莊園里,到底是什么莊稼在弱弱的生長,因為我們的疏忽,而接近枯萎。
停一停,讓我們重新調整節奏,審視方向,看看我們人生的軌跡,是不是偏離了最初的軌道,離我們理想的目標,漸行漸遠。
想一想,我們到底向生命索要什么,想成為什么樣的人,看看我們的追求,是不是模糊不清,隨波逐流,日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