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我的大學老師
學生時代,遇到過許多老師。有一些極富個性,或多或少地影響著我們的成長;有一些相對內秀,總被頑劣的少年無視甚至敵視。學生時代,覺得老師就應該為學生的成長負責,因為他們的職業就是教書育人。及至自己成了老師,又覺得每個學生都應該為他們自己的成長負責,老師只是輔導與陪伴而已。深思之,感覺這兩種心態都有些不負責,前者對自己不負責,后者對學生不負責。慚愧。很多老師,都有他們獨特的魅力所在。如實記之,一為練筆,一為學習。愿如他們,不,最好超越他們,畢竟青勝于藍才是老師的心愿,呵呵。
最“不務正業”的博士老師
李有光老師是我遇到的最“不務正業”的老師,沒有之一,而且,他還讀了人民大學的博士,是個不折不扣的博士老師。第一節上他的課,他就說:“《應用寫作》沒什么好講的,考試之前我會給你們劃重點的,大家只需在考試之前背記一下就好!我希望大家回歸到經典元典的學習中來。所以,我的課,以講授純文學為主,《應用寫作》為輔。作業是一天一篇作文,可以是公開的日記,但我不批改,只在期末檢查,這是期末考試成績的一部分。此外,每周的課,我講一節,你們講一節,你們需要作讀書分享,講你讀的書,跟大家分享你的感悟,輪流進行,每個人都要講,這也是期末成績的一部分。”于是,大一第一學期,我們所有的《應用寫作》課,都用來領略“山抹微云、天粘蓑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或“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的唯美意境,或者傾聽同學們的讀書分享。若非要以所教學科成績評論一個老師是否優秀,那李老師一定是一個大寫的不優秀。可是,他卻給我們帶來了更多更豐盛的智慧盛宴,遠比他任教的科目有意義多了。他很酷,真的真的很酷!
字體最丑的帥老師
老師的字大多都很漂亮,司老師絕對是個例外。上他的第一節課時,他把名字寫到黑板上,看了他的字,所有同學都對自己的字有了自信。哈哈,老師的字居然可以這么丑。緊接著,司老師作自我介紹:“我姓司,司令的司,叫司帥,元帥的帥!”這么大眾化的名字,竟被他解讀得這么有個性,這么霸氣側露,僅一句話,就讓臺下這幫少年紛紛黑轉粉啊!果然,寫不出一手好字并不等于教不了一門好課。他的課,從來都是座無虛席。他從不點名,卻從來沒人舍得逃課,因為他講課實在太有意思了。
《共公關系基礎》,理論性那么強的課,誰愛學呀,可是,他卻讓我們對這門課趨之若鶩。因為他會講故事,幾乎每一個理論點,他都能為之列舉出一兩個案例,而我們的書上,并沒有這些有趣的故事。有一次,他居然把“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故事融入了《共公關系》課上,給我們大談劉姥姥如何做的公關,取得了怎樣的業績,果真是“處處留心皆學問”。這《紅樓夢》我也看了不止一遍,對劉姥姥的戲份也非常熟悉,我怎么就沒注意到這村野老太原是個公關高手啊!司老師,字寫得丑,人長得帥,講起課來,更是又帥又酷!難怪男生女生都喜歡他!
最富書生氣的老師
我一直想不出用什么詞形容大學時代的徐洪軍老師,博學多識,這是肯定的,可是,這似乎并不是他所獨有的,很多老師都博學多識,但不見得很多老師都如他這般有一股一塵不染的書生氣。老實說,我真的記不太清他教的是哪門專業課(不是因為他講得不好,而是叛逆的我在學生時代一直排斥所學專業,對很多專業課程都不屑一顧,除非喜歡某位老師,才會聽TA的課),但我喜歡去聽他的課,或者說,喜歡聽他說話,而并不十分在意他說的是什么,因為他講的很多東西都有很強的學術感,我們根本聽不太懂。某次課間,我看一本雜志,模糊記得是《視野》,其中一篇文章的題目是《最佳男豬腳》(內容似乎是“最佳男主角”),這當然是很戲謔的標題,徐老師看了,也笑著讀了一下這個可愛的標題。我問老師:“老師,您讀什么書啊,推薦一下唄!”徐老師說:“我最近讀的劉曉楓的《沉重的肉身》。”劉曉楓是誰?不知道。《沉重的肉身》寫什么?不知道。學校的圖書館并沒有這本書,我也沒再去查找。多年后的某一天,無意中看到了這本書的電子版,呃,依然是一個大寫的“看不懂”,或者說是沉不下心去看,感覺內容嚴肅且冷僻,似有很強的學術性,且有很多外國人名字,我最怕看到外國人的名字,總是張冠李戴,驢唇對馬嘴,到底沒看下去。可不知怎的,對那段對話,卻記憶猶新,歷歷如昨日。
感恩,生命中這些美好的遇見;期待,自己的教育之路也能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