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是一種不可或缺的人格力量,沒有它,一切紀律都會變得形同虛設。
我在上小學的時候,班里有一位同學的父母是在街邊做小生意的。
我經常可以看到他們的父母街邊和顧客爭吵、破口大罵。
一句又一句的臟話給他們來帶了暢快淋漓的快感,在我這位同學身上可見一斑。
他除了在上課的時候能夠好好說話,其他時間說話必帶臟字,臟字對他來說就好像一個感嘆號,每句話必須加上。
或許是接觸的多了,有一次我在家里,為了表達自己的感嘆,也脫口而出一句臟話。
我到現在都記得,我媽吃驚的看著我,半天才說:
怎么說話的!?
我媽并沒有多說什么,也沒有趁機教育我。
但是那天,我心里始終被羞恥感包圍,將我燙的體無完膚。
從此以后我再也沒說過臟話,不是因為不允許,而是我認為,說臟話真的會讓人難堪。
之所以會說這件事,是因為前段時間有位家長找到了我咨詢,她家的孩子總是違反課堂紀律、說臟話、暴躁、跟父母激烈對抗。
她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什么招都用了一遍,可是孩子根本就不聽。
這個結果是我意料之內的。
首先,孩子對抗、不遵守規則,不是靠打罵就可以解決的。
因為就算他不違反紀律,也只是因為害怕你,而不是認同你的說法。
一旦某天他有反抗的能力了,不再害怕你了,就會故技重施,最后親子關系僵硬,孩子叛逆到家長控制不了。
其次,孩子會模仿家長的一言一行。
家長用暴力解決問題,孩子也會效仿,別看他現在只是違反紀律,叛逆不聽話,到了以后或許就會打架斗毆,甚至鋃鐺入獄,而作為父母,還要為他收拾爛攤子。
我跟這位家長溝通的時候問他,平時除了打罵,你有試過其他的教育方式嗎?
她說:試過啊,我每天送他去學校的時候,都叮囑他:
別惹禍!好好上學;
今天媽媽很忙,沒有時間去學校解決你的問題;
你老老實實上學,認認真真聽課,好好寫作業。
我說您這不是教育他。
家長很疑惑,然后我跟她講了這樣一個事:
我曾經和湯加輝老師散步的時候,看到有一位幼兒園的老師,帶著孩子們春游。
其中有個男孩非常調皮,不好好跟在隊伍里,到處亂跑。
老師就過去蹲在他面前,看著他的眼睛說:
“寶貝,公園里的人很多也,你這樣一直跑,老師一會兒就把你弄丟了,你也找不到我們了,回不了家了。
你看班里有這么多小朋友,但是老師只有兩只眼睛,有時候看不到你。
所以你一定要保護好自己,跟著前面的小朋友,好嗎?”
小男孩點點頭,不在到處亂跑了
為什么老師說幾句話,孩子就聽了呢?
首先,她并沒有直接斥責孩子,而是蹲下來,以一個平等的高度,溫柔的和孩子講話,這樣孩子至少愿意聽。
其次,她清楚的表達了為什么孩子需要遵守紀律,因為小朋友很多,老師看不過來會有危險。
最后,她才告訴孩子,為了避免危險的事情發生,他應該如何做。
講道理≠提要求,更不是威脅,重要的是要得到對方的認可。
不管成年人還是孩子,只會相信自己認可的事情。
如果不認可你的觀點,他就不可能心甘情愿去做這件事。
如果認可你的話,那么不需要叮囑,他就可以自律。
出來春游,不遵守紀律,容易發生危險,更容易迷路,孩子也害怕被群體拋棄,獨自一人。
所以他是可以認同這個道理的,自然就會聽老師的話。
上課遵守紀律,因為不能讓媽媽覺得麻煩,這個邏輯孩子是不認同的;
好好學習,以后才能有個好工作,這個觀點孩子也是接受不了的;
不寫作業就沒有飯吃,這個因果關系,孩子會認同嗎?
很多家長講道理,講出了一堆大道理,浪費時間也浪費精力,卻不知道和當時發生的那件事情,有什么關系。
比如不好好聽課,和家長對抗。
與其告訴他為什么不能這樣,不如給他講講為什么要好好聽課。
比如:
班上這么多學生,任何一個人不遵守紀律,都會影響老師講課,老師被迫終止講課,同學們就無法聽課。
違反紀律就代表自己不能專心聽講,老師教的東西學不會,回家寫作業就很困難,考試自然也不理想。
學生在下面坐著聽課,老師在上面講課。
老師每天很辛苦,就是為了讓學生可以學到東西,如果學生在下面說話、搗亂、違反紀律,是對老師的不尊重。
我上學的時候,老師給我們提了一個要求,我到現在還記得,她說:
同學們聽課的時候,不要把兩臂抱在胸前,因為這個姿勢近乎于審視,對老師很不尊重。
我自己還試了一下,確實是這樣。
此后,我很注意自己的行為,就算不能好好坐著,也要保持對他人的尊敬,因為我明白,一個人的坐姿也能體現出對他人的態度。
很多事情不需要別人要求,當你經歷過后懂得了,自然也會自律了。
一個孩子的自律從何而來?
從他開始愛這個世界,從他開始自我認同。
他的自律就從心底開始了。
教育和教訓都不屬于自律,只能短暫的規范孩子的行為,無法長久。
一個人最重要的品格是自律。
當有了正常的三觀,懂得自尊自愛,了解這個世界順理成章的運作方式,自然就會自律。
所以,各位含辛茹苦的家長們,尤其是孩子已經到了青春期的家長,不要總是用打壓、說教的方式讓孩子自律。
多給他們講背后的道理,講一些最本質的道理,慢慢取得孩子認可,培養他的自信和自尊,很多問題就可以解決,船到橋頭自然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