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說到項羽殺了宋義后,終于掌握了軍權,然此時的局勢對于項羽其實挺尷尬的,西邊的劉邦奪取咸陽越來越容易,北邊王離在圍困鉅鹿,而諸侯皆作壁上觀,自己的楚軍少糧又被宋義人為的削去了一些戰斗力,還沒有友軍,所以項羽他本人也無什么退路,只能一戰,且許勝不許敗。
? ? ? ? 項羽自己并未著急過河,而是派英布和蒲將軍率兩萬人先過河打秦軍,為什么先派一點人馬過去?是試探還是騷擾秦軍又或是漲漲聯軍士氣,具體怎樣,項羽沒說,我們也不敢妄言,只能推測,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項羽絕對不會指望這兩萬人能一舉擊潰秦軍,所以很快“陳馀復請兵”,項羽便親率大軍過河了,然后破釜沉舟一番,慷慨陳詞一遍,這的確可以讓楚軍軍士們的腎上腺素爆表,也能夠以一當十,但是對面秦軍實力也不是吹出來的,要想打贏還是要講究方式方法的。
? ? ? ? 項羽首先攻擊秦軍的糧道,也就是章邯軍隊,切斷了秦軍的糧食補給線,這是非常重要的,有道是“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打仗先去切斷敵人的糧食補給也就等于是成功了一半了,項羽很顯然明白這個道理,成功使秦軍斷糧后項羽直接集中兵力攻打王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王離的“長城兵團”更加精銳,最重要的是現在圍困鉅鹿的是王離,我們要分清主次。
? ? ? ? 也就在這個時候,諸侯出兵了,“諸侯兵乃敢進擊秦軍”這段記載出現在《資治通鑒》里,而史記未有明說,但是在《史記·張耳陳馀列傳》中說張耳幾次讓陳馀出兵,陳馀都以兵少為由不敢出兵,而諸侯也皆作壁上觀,他們是不敢進攻,在等一個挑頭的人,現在這個人出現了,就是項羽,首先趙軍肯定會出兵,其他諸侯至少也會意思意思出一點,于是乎項羽帶領著大家一起圍毆王離。鉅鹿之戰最后也是以秦軍失敗,諸侯軍的勝利而告終,項羽理所應當地成為了這支諸侯軍的盟主。項羽無疑是最大的贏家,這一戰與其說他多么會打仗,還不如說他有著超凡的膽識,就像400多年后的曹操和孫堅一樣,在反董聯軍無一人敢去打董卓的情況下,敢于沖出去,他們就已經具備了稱雄天下的資格!
? ? ? ?雖然鉅鹿之戰勝了,項羽也一躍成為了盟主,可是還有章邯啊,項羽從一月一直和他對峙到六月,直到章邯投降,都一直沒有決戰,為什么,我們可以看出,其實項羽此時心里很清楚,可供自己調配的兵馬還是那點,今天之所以諸侯還能聚在這里,奉我為盟主,是因為我們還有一個共同的敵人:章邯未被消滅,如果很快地消滅掉他而自己又立足未穩,諸侯必然一哄而散。當然,這一切只是我的推測,但是項羽與章邯對峙那么久,而不急于決戰,這么長的時間里,他一定會與范增密謀了什么,這個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 ? ? ? 隨著項羽在鉅鹿之戰前后的地位發生改變,從一個被用之人轉成了一個用人之人,他必然是要考慮到更多的東西,對全局的一個把控,此時的項羽在戰略上的考量還是很到位的,所以很快就給劉邦擺了場鴻門宴,順順利利地就把這位剛剛占了秦朝國都的政治老手踢出了關中。那么鴻門宴究竟是場怎樣的宴會,項羽擺宴會的目的又是什么,其實這一切啊,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