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幾年前瀏覽youtube時偶然看到的電影,難得居然高清配字幕。常見的電影敘述,不尋常的自傳故事,刷了一遍,笑了幾場哭了n次,只覺得很感動。當年孩子幼小而乖巧,看了故事感動過后也沒有再多感觸。
歲月悠悠啊光陰荏苒,人在江湖啊劍影刀光~ 可愛的小北鼻們長大后--就成了牛魔王和霸龍王,兩只一起必須必效應疊增。7歲和4歲半兩位師兄出門走哪都是坦克過境、拆房搬磚的架勢,去個大都會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能吸引一排保安接力盯梢,灰溜溜兒遛去隔壁自然博物館呆著吧。在家更是每天斗智斗勇,做師父師娘的經常給氣地失智,會怒吼“醬紫必須揍屁股”!也會因為孩子的教育分歧爭議。大師兄以后要長個翹臀,估計有一半是被咒的,一小半是真揍的。
最近偶然想起這部電影,對照幾年間做為父母的自我成長以及各種見聞,生發不少感慨。再刷一遍,并推薦給所有父母。
故事從Brad的自述開始。從小上學時,因為會發怪音而被同學們排擠、欺負,被老師鄙視、嫌棄。精神科醫生說他只是有點過動,長大就能恢復正常。
長大后他大學畢業,志得意滿地回城謀職。懷著迫不及待的心情,被警察抓住開超速罰單T-T。濃眉圓臉月牙眼,年輕英俊少年郎,面對警察大叔時,不斷地發出怪聲怪動。
警察懷疑他酒駕,他解釋:我不是酒駕,我是有個病癥:Tourette Syndrome.
警察問他打算找神馬工作,他認真地回答:我的理想是教書,做一名老師。警察大叔聽了,奉送一對兒溜溜兒圓的眼珠子,灰藍色的哦,像天空一樣O.O
Brad早習慣了人們異樣的目光,也一直樂觀以對。沒有神馬能夠阻擋,他對教書的熱情。面試官們質疑:你這樣怎么上課啊咿呀喂?
好吧,從Brad上學起,就是教室里的槽點,就是被各種嫌棄吐槽的焦點,簡稱槽點。
上課時不能自控地不斷發出怪聲,被老師叫到前臺,被迫面對全班同學道歉 --沒有人理解他的怪音不是他故意做的,而是他不能控制的。
甚至被迫作出自己做不到的空白承諾:再也不發出怪聲。可是怎么可能做到呢?眼睛里全是委屈和無助。下一刻Brad回到座位,緊張之下又發出怪聲,同學們哄笑,老師臉一拉,秒黑。
接下來,請家長,見校長。校長也沒有理解,別提支持,而且下了通牒:最后一次,沒有下次!
Brad的父母很早就離婚,爸爸受不了Brad奇怪的行為,尤其兄弟倆都“過動”。爸爸固執地認為Brad只是不夠自控,只需努力一下就能控制好自己。
幾乎周圍所有人都不理解Brad的搞怪行為,甚至有人建議他媽媽請個大神來跳跳,驅驅邪OoO. 可是媽媽從不責怪他,看各種醫生找原因,即使連醫生都亂攪一氣也沒有放棄或遷怒孩子。
各種糟心郁悶之下,Brad還有最讓他開心的運動場。
然而,出色的運動表現也不能掩蓋Brad的怪聲怪動,惱怒的爸爸再次發作,大聲怒吼:STOP!冷靜下來!別再怪聲怪動亂搗蛋!還這樣?你們都甭吃了,上車!走人!回家!
在車上,爸爸生著悶氣。Brad關心地問:爸爸剛才要跟我們宣布什么?爸爸錯眼看見Brad又在用腿踢車門,再次發怒:STOP!
在爸爸的怒吼中,Brad默默:我不怪他。在爸爸生氣沉默時,反而會想辦法打破冷戰僵局,安慰爸爸。
Brad含淚的雙眼把我的眼淚也唰一下扯了下來。幾年里為人父母,我也吼娃,在調皮的大師兄吼都吼不聽的時候簡直想要自燃自爆再炸塊兒豆腐去撞撞。大師兄又會哭吼著說媽媽別生氣!在我們做父母的怒火攻心的時候,或者過后,我們也會想什么才是合適又有用的教育辦法?而孩子們,在早于你原諒他時,已經原諒了你,甚至都不曾像你責怪他一樣責怪過你。
就在校長下了最后通牒,媽媽小宇宙爆發,終于在一本比轉頭厚三倍的大部頭上找到了答案:Tourette Syndrome。這是病癥,不能控制,沒有辦法治愈。Brad在電話里告訴了爸爸。自責的父親楞住了,心情復雜艱難,幾經掙扎卻講不出一句“對不起”。而孩子,甚至并不期待或要求父親的道歉,他只是說:我愛你,再見。
孩子對父母的愛從無條件,我們做父母的,做到了嗎?
確診并沒有給Brad的生活帶來更多的支持。他上了初中,一切又回到原點,老師忍無可忍,直接把他送去了校長室。不同的是,這位校長對教育有著深刻理解。
他請Brad去參加學校的音樂節,表演完畢將他請上臺給所有人做個“教育” 普及:Brad為什么會發怪聲怪動,Brad需要大家做什么。
這件事是個里程碑式的轉折,開明的校長激勵了Brad認識教育的意義,而且想到自己長大要去做老師。做一個自己不曾有過的老師。
求職面試的過程一點也不順利,一次又一次被質疑被否定,有一次Brad都淚崩了。一邊去老爸工地打工,一邊頹廢滴懷疑人生。有次媽媽打電話聽出來Brad有點氣餒,把面試失利歸結于自己的病癥。媽媽說,得了,聽起來你好像被Tourette打敗了,回家來吧,我養你啊……
Brad反而重拾斗志:我只需要找到“對”的那所學校!
媽媽的反應簡直是作為父母的經典榜樣:孩子受挫抱怨時,作為家長,不要直接反駁他,或者否定他的感受,或者說什么“風雨中這點痛算什么”。如果你肯定他的感受,理解他的經歷,只需要順著他聊聊,幫他理理思緒,他自己就找到了解決辦法。接下來,只需要鼓勵和信任他!這一點,在我家的大師兄身上還是很有效果滴啊哈哈哈LoL。
接下來Brad展開了地毯式搜索和新一輪面試。終于,有一所小學說,我們教育孩子們時說“任何事不能阻礙他們的人生”,我們打算以身作則walk the talk,奔跑吧兄弟,我這兒收下你啦!
校長有點像Chandler~
哇哇呀呀瑪麗亞!太棒了太棒了!媽媽說:享受你人生的這一刻吧!順便去約個會,搞一搞終生大事!在教室里Brad說“不一樣也木有關系”,在現實中列子(列夫-托爾斯泰)先生告訴你:幸福的人生是相似的。os就是:全世界的媽媽都會催你考慮終身大事滴!LoL
教學生活也不是一帆風順,Brad自有堅持和應對,孩子們越來越喜歡他和他的課。終于,教學第一年Brad就得到了杰出教師獎。領獎的時候,他的忠實伙伴還是緊緊伴隨。Brad說,這是我最難搞也是教我最多的老師。
Brad自問:我怎么會從一種疾病中學到什么呢?神助攻的小伙伴們舉手幫忙列舉要點:你學會了不被殘疾打倒,不讓殘疾STOP你,還有堅持到底!
真是一個美麗的happy ending,就像無數人的無數人生,你挺過了艱難時刻,就能收獲快樂和坦然。至于Brad,還收獲了如花美眷。
最后的最后:這是真人真事的傳記!真實的Brad Cohen也是一個帥帥噠小伙兒,幸福快樂地實現了理想,做著老師啊啊啊啊!最近還當上了校長~
完了搜索一點影片的背景資料和人物原型,wiki上介紹影片是根據Brad Cohen的自傳改編的。書名就叫“一個病癥怎樣教我成為我從沒遇到過的老師”。
Brad Cohen本人也是演說家,2006年上過Oprah秀。2007年的一次演講,促進特殊兒童教育的組織Soecial Olympics發起人Timothy Shriver說,這是個讓人笑了哭,哭完笑,接著哭,哭哭笑笑之后站立鼓掌的故事,應該拍成電影。一年后,Shriver做了這部電影的制片人。
電影是TV Movie,電視電影,不同于在電影院放映的院線電影,由電視公司制作發行。雖然改編成電影作了改編,更改了一些時間線,但是表演和制作沒有折扣,尤其Brad幼年和青年的演員超贊!連Cohen本人也稱贊的。
很喜歡出演幼年Brad的Dominic Scott Kay,小家伙演地真實、自然、動人。9歲就自編自導過小電影的動物保護者并得了獎,這部電影前后做過一些配音,沒有找到更多的資料了。
扮演青年Brad的James Wolk之后也出演過別的電視劇集。電影2008年發行放映,幾年輾轉電視臺播放,youtube上有中文字幕版,據說土豆網也有。
唯一一點,片名翻譯不太確切。Front of the class應該是指Brad被叫到教室前邊面對全班同學的那一刻。譯為《面對全班》或《教室前排》更貼切些。
IMDb的評分很好,大家的review也是感動和激勵一片。還有人見到了Brad Cohen本人:)這也是電影的初衷吧,讓人們了解這種病癥,以及了解孩子的世界,不管是不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成年人也需要學習去了解和接納他們,就是對他們最大的愛和支持。
為人父母沒有學校,沒有考試,什么才是我們的成績單呢?我認為如果孩子最終能樂觀通透地面對人生種種,包括挫折和磨練,始終有一個堅定的心理和積極的態度去應對,就是最好的成績單了。就像電影里Brad的媽媽,愛是理解,是支持,是以身作則從不放棄。這一課,我學習了。感謝這部電影帶給我地這些思考,也把電影推薦給你們!
謝謝閱讀!歡迎關注瓦滴微博:一只奇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