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時代

關于“時代”,大概可以有很多的前綴,比如時下比較熱門的“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時代”、“股市黃金時代”等等。在《趨勢、機遇及挑戰》一文中,我預測以后的趨勢之一是:由“吃喝”轉向“玩樂”,這樣預測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人們的生活水平提升了。非要找一點理論依據的話,大概可以套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需求層次得到了進一步升級。除了由“吃喝”向“玩樂”轉變以外,我以為,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人們開始追求品質:生活的品質,產品的品質。

前段時間我的一位同事拿了一個小米的平板在玩,我第一次知道小米有平板產品,于是拿過來把玩了一番,之后我有了一個“顧慮”——這么一來,那些“雜牌”平板們哪里還有生存空間呢?!因為這價格和那些雜牌基本差不多,但品質體驗卻要好得多。類似地,前兩天和一個好朋友聊天,講到“品質”,他說他用的蘋果手機壞了拿去修,當維修人員打開手機時,他很“吃驚”——那么簡單的東西,賣到6000元,還供不應求?!他得出的結論是:這東西品質過硬的同時,還能滿足人們“好面子”的心理。

據我的觀察,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很多人的生活狀態大概是“將就”,或者是因為囊中羞澀吧!所以,人們只要吃飽就行,談不上吃好,物質產品上的消費很多時候也秉持“能用”、“還行”的將就態度,這也是為什么那個時候的企業,無論生產多么“挫”的商品,也總是能找到消費者。但是,今天或者說再往下走,這樣的企業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

舉個例子,很多人都知道,過去幾年小米公司創造了一個神話,而且這個神話還在繼續,有很多人認為主要是它的粉絲營銷做得到位,事實上,我以為最核心的能力在于他的產品性價比高——產品品質過硬(相比國內很多手機、山寨機品質好得多),而且它剛好抓住了人們開始對品質追求的時機。同樣的,宜家能夠長盛不衰,一個主要的原因也是基于其產品品質和價位。

前段時間,凡客CEO陳年寫了一篇文章《所有湊熱鬧的公司都會煙消云散》,在文章中陳老板反復強調一個觀點:要把一個產品做到極致。所以,凡客現在主要在做的就是生產一款最好的白色襯衣。這個產品到底做得怎么樣,是不是如陳年在文章中所講的那樣,我不清楚,但起碼,我很認同他的這一觀點——將一個產品做到極致。實際上,很早以前,西方就提出所謂的“工匠精神”,其中一個特點就是不斷的鉆研技術,做到極致。有兩個國家在這方面一直走得比較遠,一個是德國,一個是日本,這兩個國家在世界經濟中舉足輕重,盡管現在日本好像是不行了。但絕大多數細分領域里的頂尖技術都掌握在德國人、日本人手里。

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提升,會逐漸變得“挑剔”,對價格會沒有以前那么敏感,所以,如果在市場上能夠提供出足夠好品質的東西,未來一定會有市場。可以預見,品質時代正在朝我們走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