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時間,因為一些事必須隔一個星期去一次北京,從小城市坐晚上8點的火車到第二天早上5點就會到達北京站,那時候對北京的體會是最深的。等到地鐵開始通車的時候,排著長隊的人流陸續趕來,操著不同口音的人們嘰嘰喳喳開始進站,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到了北京城里,北京人多了起來,北京人說話都特別好聽,這是我最羨慕他們的地方。北京有各種高大上的圖書館、博物館、奧林匹克公園、高等學府和繁華的商場,還有大樓里格子間,都是我曾經向往的地方。
那時還在大興區長住過一段時間,那里沒有城里繁華,一天也很安靜,空氣也好。但是在那想去城里得先坐公交,再倒好幾路地鐵,等到去了兩個小時過去了,真是太慢了。
還在陜西渭南待過一段時間,也不算是大城市就是一個小縣城,這也許有點跑題,但有些感覺差不多,出門在外飲食上面就受不了,那邊人呢基本就是米飯,菜上面也沒有家鄉的那種軟軟的豆腐,細細的粉條。那邊天氣溫暖潮濕,動不動就下雨,院子里都是櫻桃樹,石榴樹,毛毛蟲特別多,還有螞蟻。
最重要的一點是沒辦法在那邊安家,那時老公還有一個可以安置在礦上上班的名額,一個月3000左右,不高也不低,就是那種一眼就可以望到底的日子。但是那邊房價貴,離父母家人又太遠,照顧也不方便。
我理解的小城市就是老家的縣城,這里房價不高,路上不堵,有自己的朋友圈,又可以守在父母身邊可以多照顧照顧他們。我想要的生活就是有自己的房子,有自己的朋友圈,再有自己的一個小天地就是最好的日子了。不過小城市的人呢,有一點不好,就是包容性太差,傳統觀念太重,無法融合不同信仰不同活法的人們,有些人比較出格就被視為另類。近幾年還好些了,現在新一代的大學生有好多都回到了家鄉,給家鄉的人們也帶回了新的觀念,她們開放、重視教育、素質也都很好。現在的美團、餓了嗎都在城里做的不錯,我想正是這些年輕人的崛起帶動著產業發生了新的變化。
雖然笑來老師說過,放棄部分安全感,該去大城市還是去大城市,那里機會多,牛人也多,學習的機會多,獲得的成功也大。但是現在的互聯網已經把大家都連接在了網上,這也讓處在小城市的我們有了更多機會,去學習新鮮的知識,結交志同相合的朋友,一起去踐行,算是彌補了這部分的缺陷。還有我覺得小城市還有一個優勢,就是我們壓力少,心態好,更能沉得住氣,尤其是踐行這個事,需要規律的生活習慣,不能打亂節奏,踏踏實實把事做好,總會帶給你想不到的驚喜!
最后總結一下,大城市有大城市的繁華和機遇,小城市有小城市的安穩和規律。不過現在各種交通工具的便利,再加上網絡鏈接了幾乎所有人,讓這個差距一步一步的慢慢縮小,最后可能大城市小城市都一樣,都有機會自我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