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都挺好》很郁悶,為姚晨扮演的蘇明玉憋了一肚子火。
蘇母在的時候,重男輕女,把所有的寵愛都給了兩個兒子。
蘇母過世后,家中也不得安寧。天天作妖的蘇父,時刻以長子自居的大哥,還有一個陰陽怪氣的二哥,蘇明玉就像一個救火隊員,被拉著到處處理家庭瑣事。
要說她處理這些事,能落著好,我也就不多說了,關鍵是她出錢出力卻落不到好。
在蘇母的葬禮上花了幾十萬,被二哥嘲諷“不就是有幾個臭錢嗎”,蘇父投資P2P虧了6萬塊,她為了哄父親開心自掏腰包把錢補上,二哥依然是嘲諷臉。
蘇家有事了,蘇家三父子記起她是蘇家人,等她有事的時候,蘇家三父子一個個跑得飛快,口口聲聲稱她不是蘇家人。
實在是讓人很心寒,很多網友戲稱蘇明玉是樊勝美2.0版。
蘇明玉和樊勝美確實有相似之處:
都處在重男輕女的家庭里,遭受著不平等對待,家長不省心,哥哥不爭氣。
但是她們倆又不一樣:
樊勝美可以說是跟樊家牢牢綁在一起,到了三十歲還一直貼補娘家,給哥哥買房、給爸爸看病,填補家里的無底洞,更嚴重的是,還試圖把壓力轉到王柏川身上。
而蘇明玉則不同,大二以后就與家里斷了經濟來往,學費生活費靠自己兼職去賺,年紀輕輕事業有成,身價不菲,對蘇家也是保持適當的距離。
同樣都是原生家庭有問題的人,蘇明玉和樊勝美,卻活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樣子。當原生家庭不堪回首時,究竟要如何面對,才能過好這一生?
在當前男性主導的社會下,女性角色該如何突破原生家庭的束縛走上自救,目前還沒有明晰的道路。但從阿耐的作品中也可以窺見其中一隅,從她筆下的女性角色——安迪、蘇明玉的身上得到答案。
哪怕她們的崛起和抗爭是不徹底的,一路上依然逃脫不了男性角色的幫忙,但說到底社會上活著的人就兩種性別,男人和女人,而一個人在社會中生存,必然是會與其他人產生各種各樣的聯系,受人幫助,也給予他人援手。
從阿耐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她欣賞的是行動力強的人。她倡導女性角色不斷奮斗,抓住身邊的一切機會獲得知識、閱歷和金錢,提升自我。
同樣是深受拖累,樊勝美奮斗歸奮斗,卻依舊抱著依賴他人的想法,最初是希望嫁個有錢人,后來則是希望王柏川有錢,她天真地以為有錢就能解決家里的事,就可以走出泥沼。
而蘇明玉則不同,她對家里的不公平待遇據理抗爭,受了委屈會大聲說出來,知道家人靠不住,就想盡辦法自救。拿獎學金、做兼職、在蒙總面前屢受打擊后仍能保持涵養,并敏銳地抓住了那一刻的機會推銷自己。
可以說,她們倆的第一個鮮明區別在思維模式上,蘇明玉是典型的強者邏輯,她強迫自己清醒,去思考背后的真相。而柔弱的樊勝美,只能一次次被家里情感勒索,最后還得是安迪等旁觀者強迫她清醒。
樊勝美早就該接受這個事實:自己不被家人愛。越早認清楚這一點,對樊勝美越好。只有這樣,她才可以跟糟糕的原生家庭斷舍離,不用賠上自己的一生,陷在原生家庭的泥塘里,無法脫身。
其實,樊勝美已經具備了跟原生家庭劃清界限的條件。她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有自己的工作,收入尚可,完全可以像蘇明玉一樣,該她管的出面管一下,不需要她做的,盡早撇清。
可以想象,當樊勝美這么做的時候,一定會受到諸多干擾,父母哭天搶地哥哥嫂子求情,甚至還有其他親朋指責冷血無情。她的家人對情感勒索的套路十分熟悉,早就摸清楚了樊勝美的軟肋,而她心慈手軟猶豫不決更是折磨自己。
遇到這種情況,我想說的是,學會反抗。想好自己和家人相處中的合理界限,一定不能丟掉自己的立場,千萬不要委屈犧牲自己去忍耐和順從家庭。
一次次的忍耐、順從,一遍遍的妥協,并不會換來家里人的尊重,反倒是會讓她們更加肆無忌憚的壓榨吸血。在阿耐的另一部作品《大江大河》里,宋運萍為了家庭犧牲那么多,可她的結局卻讓人唏噓。
不愛自己的人,又如何去奢望別人來愛你呢。
愛從來都不是恒久忍耐和犧牲。愛是理解,是關心,是尊重,是信任,是大家共同作為獨立的個體,攜手同行。
對于原生家庭的問題,一定要直面它正視它,找到這個膿瘡的根源所在,對癥下藥理性分析,才有可能告別血淋淋慘兮兮的生活,迎來屬于自己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