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強軍路上犧牲的幾位戰友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又是一年清明時,梅花已謝,桃花正盛。
清明,是懷念故人的日子,也是祭奠亡靈的日子。
票房火爆的戰爭巨片《紅海行動》中,兩位隊員的犧牲,讓我掉淚了。莊羽、張天德犧牲的情節很煽情,很感人。作為一名曾經服役17年的老兵,看到中國軍事力量的強大和中國軍人的犧牲,胸中奔涌著的是自豪,是感慨。
復興的征程,一路走來,幾多艱辛,幾多付出!
我的思緒,回到了軍營,盡管時間快如白駒過隙,細節也有些模糊忘卻,但往事歷歷在目,仿佛就發生在昨天。惠泉山下,埋著忠骨;映山湖畔,刻著英名。清明時節,我要奉上這段記憶,緬懷那些在世紀之交為國防科技事業獻身的戰友!
他們中,有戰斗到生命最后一息的一等功臣;有犧牲在國防科技試驗現場的科技英才;有犧牲在國家重點建設工地的爆破專家……
全身心投入到科研項目研制,直到生命終結的這位戰友,是我的同齡人,我們的孩子是同班同學。一個在大學讀書時的長跑健將,因為十多載的拚搏,竟然累倒在了工作臺上,這需要怎樣的付出、積累了怎樣的負載?
先后參加了8個項目的研制工作,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兵器工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成長為高級工程師、學術技術帶頭人、一等功臣。也許這就說明了一切。
“你是在改革開放新時期成長起來的一位年輕優秀科技干部,是我們總裝系統科技干部學習的榜樣。在你身上充分體現了愛黨愛國、矢志不渝、嘔心瀝血獻身國防科技事業的優秀品質,體現了跟蹤世界科技發展前沿,一心學現代化、鉆現代化、干現代化的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體現了黨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胸懷大局、團結協作、淡泊名利、無私無畏的高尚道德情操。”這是時任總裝備部政委寫給他的親筆信。?
2000年前后,我為他采寫的《點燃青春的引信》通訊發表于《科技日報》,報告文學發表于總裝備部《神劍》雜志。
還有一位戰友,我們曾在一個筒子樓居住。他畢業于南京的一所高校,母親早早去世,他父親一直沒有再娶,培養這個獨子上了大學。記得有一年元旦,我們一個筒子樓的住戶,每家出一道菜,大家湊到一起聚餐,迎接新年。直到現在,我眼前呈現的,還是他那精瘦能干的模樣,長期野外奔波被曬黑的臉上總是帶著微笑。這位年輕的高級工程師犧牲在科研試驗現場時,只有三十多歲。我一直不敢想象他的父親在失去他引以為榮的愛子后的神情,也不敢想象他的妻子和孩子在失去家庭頂梁柱后的面容。
同樣犧牲在科研試驗現場的還有一位老工程師,家在上海。在生命的最后關頭,他一把推開了正在一起做試驗的戰友,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別人。他犧牲時已經五十多歲了,享受師職待遇。因為政治素質強、群眾基礎好,被選為研究室的黨支部書記。在知識分子成堆的地方從事黨務工作,素質好、威望高至關重要。他又要搞科研,又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整天忙忙碌碌的。他生活非常簡樸,家屬一直沒有調來駐地,長期兩地分居,和我們年輕人一樣住在五十年代蓋的筒子樓宿舍里。
那一位犧牲在國家重點建設工地的高級工程師,是長我一輩的人了。他是東北人,哈軍工畢業,犧牲時快六十了,享受師職待遇。為了給他的親人送去撫恤金,我和另一位干部,幾經周轉,來到東北國境附近的牙克石農村,找到他的繼母和弟弟。四月初的北國,依然是冰雪的世界。他的繼母和弟弟還住在低矮的房子里,靠土豆、白菜過著貧困的生活。晚上,找不到賓館招待所,在民政部門同志的幫助下,我們棲身于一家糧庫,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色。
斯人已去,但事業永存!
今天可以告慰他們的是,我們的國防科技,已經突飛猛進,取得了驕人的業績。
習近平總書記在接見全國道德模范時,將93歲的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譽所長黃旭華邀請到了自己身邊坐下。黃旭華,這個“中國核潛艇之父”、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 終于能夠公開露面,接受國人的致敬。我激動得熱淚盈眶。多少為國奉獻的國防科技工作者,一生奉獻,為的是民族復興,國家強盛。
和平年代,歌舞升平,人民安居樂業,盡情享受發展的紅利。但也就在這和平的年代,有這么多的軍人默默奉獻,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曾經有人問我,這些從事國防科技工作的人和老百姓有什么不一樣,同樣生活在城市,拿著穩定的報酬,不就是和老百姓一樣?我要說,確實是,他們都是平凡的人,為人子、為人父、為人夫,當然也為人女、為人母、為人妻。但是,他們又都穿著軍裝,這就和老百姓不一樣。一旦祖國召喚、人民需要,便要以生命相付,這份責任,這份擔當,這份義無反顧,便是軍人的使命、軍人的職責。
有一個詩人的詩,寄托著清明時節我的感慨。
無端而偶然。今夜想起故人。
遲疑的手,打不開塵封的電話簿
卻打開幾個問號——
有一種往昔叫遠了?
有一種活著叫淡忘?
——那么人的一生
要常如怎樣的花開
要常持怎樣的姿態,飛翔甚或隕落
方可免遭世人的遺忘?
戰友已經遠去,英魂永遠存在!思念也永遠不會消失,只是藏在了回憶深處。清明時節,請為我們的英雄,斟上一杯美酒,不為別的,只為了今天的這份安寧和心中的那片星空!
一個阿拉伯人曾經這樣描寫他心目中的英雄:在隆冬,他是一束暖陽;而在盛夏,他是一片蔭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