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學應該多犯錯,大學是一個低成本的犯錯期。
?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其實最好的成長方式就是犯錯,踩坑,如果一個人不犯錯踩坑的話,那么那個人是不會成長的,其實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成長,一輩子都是一個巨嬰,其實我想就是因為那個人不會犯錯,在家庭教育下,如果犯錯,那么這個人就會得到嚴厲的懲罰,會得到毒打,但是他們的家里并不知道犯錯的意義,認為犯錯是壞事,其實犯錯才是真正能夠提升一個人真正內涵的一種方式,其實很多人并沒有嘗試過做自己明知道目前做不好的事情,一旦去做了,并且知道了自己犯了什么錯,踩了什么坑之后,他就會正向的循環,喜歡上犯錯,因為他們通過犯錯,知道了自己哪里錯了,哪里不夠好,哪里是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正如馬云所說的,當一個人能夠反思,每件事情哪里做的不對,自己是不是做錯了的時候,那么這個人的未來是不會錯的。但是很多人從小就被家里嚴厲暴力不允許犯錯的體制過程中過來的,所以他們害怕犯錯,他們不敢犯錯,所以他們不知道自己會做錯什么,也不會反思,他們的經歷閱歷也不會多,當他們工作的時候,他們就因為犯錯成本更加的高,更加的大,他們更加的不敢犯錯誤了,惡性循環,他們就永遠不會成長,這樣的人我想是那些最可憐的人。所以說,年輕就應該多犯錯,不要怕犯錯,但是要有一個前提,是自己真的努力做這件事情了,如果自己還是做錯了,這個時候自己就應該反思了,自己哪里錯了,避免下次不要再同一個地方再跌倒了。所以說,參加一些學生會,努力的去爭取機會,并且盡量的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做不好的事情,自己就不斷在錯誤中總結反思,我想這是是讓自己成長最快的方式了,而不是一心只管學習,到頭來,自己鍛煉能力的最好時機都浪費掉了。
? ?2要多在圖書館里面讀好書。
? ?其實我認為,大學最應該做的,其實就是大量大量的讀書,在圖書館,我們可以有這么優質的資源去學習,當自己讀好書的時候,那種感覺就像是個最有智慧的人進行一對一的對話,讓他們幫你經歷一些人生,并且告訴你路上的坑,會讓人彎道超車。說實話,讀書真的會受益匪淺,文字使人改變的真不是一星半點。并且很多人進入社會崗位之后,是沒有什么時間看書的,因為他們的工作占用了他們大部分的時間。就比如俞敏洪,北大畢業的,當初聽他還有他的朋友們說,他上北大的時候,他的情商真的可以用負數來衡量,但是呢,他大學4年,跟著王強,讀了500多本書,他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我想王強比他厲害多了,是他班的班長,但是呢,為什么俞敏洪最后取得了更大的成就?我想就是因為他愛看書,什么都懂一點,即使他不是最英語的英語老師,但是也不可否認他是最厲害的英語老師的領導。所以說,大學這段時間,真的是人生中太重要的時間了,我們有大片的時間去讀書,去學習,去充電,去閱讀,所以說,我們真的應該珍惜這點珍貴時光。
? ?3需要找到內心中真正熱愛的東西。
? ?我想人的一生,最幸運的事情莫過于找到內心中真正熱愛的東西,我想我們來到了北京,從地理位置上講,不說國外,在國內,北京無論是政治,還是文化上數,一定都是number 1,所以說,我們可以在這座神奇的城市中,大家真的感覺要慶幸,自己應該充分的利用這份資源,去體驗并且去發現一些家鄉并沒有的東西,讓自己的見識不斷地開闊,其實格局才會決定自己以后會不會成功,自己在北京,周六周日的時候,就應該多去轉轉,多去長點見識,多去參加一些高質量的社會活動,來充實自己,因為你見到的東西,會激發你自己內在的鏡像神經元,為什么在新東方那種地方,會出來很多創業界神一樣的人物,什么李笑來,羅永浩,還有太多太多,他們都是在一起打麻將的人,為什么就感覺世界那么小呢,因為他們的格局在哪里了,他們覺得,哎我去,他都能做成,他和自己也差不多啊,我怎么不行呢,自己一試試,果然就成功了,其實就是格局,見識,決定了他們做成了這件事,很多事情不是你沒有實力,就是你的格局,你的見識沒有到達那個高度,所以你就注定沒有做成那件事情。
? ?其實人這輩子,最應該做的,就是找到自己內心真正要做的那件事情,并且去把真正熱愛的東西變成自己的事業,對于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無論你是工匠精神還是精進精神還是從零到一,其實都是可以的,這個時候你就會發自內心的去做這件事情,做這件事情時,完全是你內心的內動力去做的這件事情,而不是強迫你去做,別人認為很累,而你會覺得這件事情太爽了,太有成就感了。所以說,用盡自己的一生,哪怕大學找不到,也要繼續的找到內心中真正熱愛的事,找到了他,自己的人生才會真正的有意義,真正的有價值。記得一句話,生活不止茍且,還有詩和遠方。我想,找到了自己內心中真正熱愛的東西,并且義無反顧的去做,我想這個時候才叫詩和遠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