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理芒格曾經說過一句話:“一個人手里拿著錘子時,他眼里看到的就只有釘子。”
? ? 很多時候我們會誤把手段當作目的。我要在墻上掛一幅畫做裝飾,于是我要在墻上釘一個釘子,把畫掛上去。但是我也可以用膠帶把畫貼上去,或者在墻邊擺放一個投影設備,把圖片投到墻上。
? ? 很多人都希望擁有一輛屬于自己的車。拋開高端奢侈品牌的車不談,大部分車的用途只有一個:代步。從本質上來看,人們需要的不是一輛車,而是一套出行解決方案。而隨著自動駕駛技術和車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坐在“自己”車里和坐在“出租車”里的體驗已經沒有太大的區別。而且對于整個社會而言,將所有汽車都連入車聯網中,并用合適的方法進行系統調配,可以極大地降低汽車的閑置率,提高交通資源的使用效率。
? ? 一旦實現了完全自動駕駛,汽車可以24小時不間斷自助形式,到時候人們就失去了買車的必要,出門只要叫一輛車就可以了。不但方便,而且免去了買車、開車、停車的必要,甚至停車場都沒有很大必要了,因為汽車一直都在高效運轉中。
? ? 當我們想去達成一個目標時,不妨多問一個“為什么”,做這件事是為了什么?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一個目標只是另外一個目標的“子目標”。舉個例子:假如我現在要參照菜譜做一頓飯,于是在開始做飯之前我想要重新讀一遍。這時,閱讀就是一個子目標。但做飯本身也是一個子目標。做飯的目的是為了吃飯,而吃飯的目的是填飽肚子。根據以上分析可以簡單劃分一下目標層次:滿足饑餓>吃飯>做飯>閱讀菜譜>開燈(如果夜晚光線暗的話)。這就是所謂的根本原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不斷問“為什么”,直到最終找到行動的根本原因。
? ? 根據“根本原因分析”的方法,我們可以重新審視一下創新的方向:這個瘋狂的創意到底是“治標”還是“治本”。拿交通出行來說,過去大多數創新者都專注于提升汽車的性能、美觀,這在一定時間階段是有效的,但突破某個技術節點后,就會變成“我想要一輛更快的馬車”的尷尬境地。而解決方法之一就是“范式轉移”。
? ? 范式轉移是指:一個領域里出現的新突破,打破了原有的假設或者法則,然后迫使人們對本學科的很多基本理論做出根本性的修正。
? ? 比如在16世紀以前,“地心說”一直是主流,甚至是天主教教會公認的世界觀。但是“日心說”的出現推翻了人們之前認同的“地心說”,那么人們必須重新理解地球上發生的各種現象。
? ? 自動駕駛的突破也會帶來范式轉移,一旦4級、5級的自動駕駛,也就是完全自動駕駛得以實現時,汽車就不需要人類參與檢測路況也能運行了,即使需要人操作,那也不是通過機械手柄,而是會使用像iPad一樣的、更容易操作的電子屏。無人駕駛汽車能夠做到高效高速,并且能24小時不停運轉,到時候整個社會的交通效率就會大幅提升。這種情況下,我們也就沒有必要買車了。因為出行的時候你只需要在手機上下單,系統就會自動為你規劃路徑,車輛也會準時來接你,把你送到目的地,然后再次融入車流。整套服務一氣呵成,還幫你省去了開車、找停車位和保養汽車等等各種麻煩事。
? ? 一旦完全自動駕駛得到實現,不僅人們的基本需求——出行方案會得到滿足,還能在此基礎上加入其它增值服務。我們可以把車廂打造成一個移動咖啡廳、一個移動網吧,人們可以在車上消費各種娛樂項目。當汽車成了一個多功能的移動場所時,所有的功能、商業模式和創新方向就都會發生改變。或許,到那時,下一個“范式轉移”又會悄然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