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1:議探究活動化
? ? ? 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必須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這就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不能再象以前那樣“以教師為中心”、“滿堂灌”,學生只是聽的機器、知識的容器。要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過程成為若干的“活動”。學生在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拓展知識面,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以及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激發(fā)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寓知識教學與品質(zhì)培養(yǎng)于活動之中,從而在“潤物細無聲”中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目標。
在教學中,我注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時間、空間盡量留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主人。教材內(nèi)容大多先指導學生自學,學生在自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再分小組討論或全班共同討論解決。對學生自學完全能理解的知識我堅決不講,只有對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才講。對于需舉例分析的知識,盡量讓學生嘗試完成。這樣由學生自主或合作學習,熱情一般較高,學習效果較好。因為由學生自己挖掘知識,不僅使他們能理解知識的產(chǎn)生過程,而且感受到知識得來的辛苦,體驗成功的喜悅。當然,課堂教學活動化并不否認教師的作用,而是將教師放到學生的活動中去,也即合作性不僅是學生之間的合作,也是師生之間的合作。
隨筆2:學校讀書活動腦圖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