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我們面無表情的相遇;
2015年10月,我們面帶笑容陪在彼此身邊,看著彼此傻乎乎的模樣;
2015年11月,我們微笑著轉身,你留在三樓,我去了一樓;
2016年3月,我們在路上留下我們的身影,身旁,是彼此;
2015年5月,你笑暖如陽,我面無表情;
2015年6月,背向而行,不言分離,不說再見。
好像那個時候的沫然和w凱真的沒有說過再見。即使那個時候他們現在彼此對面,也沒有說出那兩個字。
人生百載,有多少時光值得荒廢呢?
那個時候的我們相遇在人生最絢爛美麗的年紀,沫然的18歲,w凱的17歲。他們在人生最美好的時光相遇,她那一年的記憶,滿滿都是他。
2015年6月8日17:00過去之后,沫然走出考場,就知道大學就像了飛向天空的泡沫,破滅沒有希望,不過那天天氣不錯,很明媚,陽光很耀眼。
2015年8月23日。沫然收拾行李,成了縣二高,不對,建安區二高的一名復讀生。這個時候的建安區二高就像一只獅子,已經沒有了曾經意氣風發的姿態,它臥倒在地,享受著陽光的撫慰,散發著一股慵懶,這個時候的復讀班已經稱不上是復讀班,寥寥十幾個敗北歸來的學生被安排在這一屆的尖子生班級。那些小朋友意氣風發,準備在高三大戰一場,信心勃勃,而沫然臉上,卻是經歷過高三的疲憊,敗北的不甘,以及決定卷土重來的堅定。
高三9班,沫然的新班級。在這個學校,教室,餐廳,寢室,操場,甚至是老師都是沫然熟悉的,唯獨不熟悉的是身邊的人。沫然選擇了一個靠窗的位置,看著窗外自己曾經看著經歷了一年四季樹木的模樣,還是那樣的風景,卻是不一樣的感覺。
那個時候的沫然雖然覺得寂寞,卻真的不孤獨。高三畢業的朋友們來學校拿各種資料的時候會來“慰問”一下有勇氣選擇再來一次的姑娘,“慰問品”都選擇帶蘋果,提子,香蕉,雖然她們莫不相識,帶的東西卻都是一樣的,并非心有靈犀,而是這是這個季節最常見,而且我也最喜歡的水果。這些水果出現在我抽屜里了半個月。即使再喜歡,吃一個月,也吃夠了。當沫然發現還有一抽屜水果,兩大串提子的時候是真的絕望了。
某一天傍晚,沫然給自己做了很久的心里工作,最終決定把那些水果分給身邊的同學。不是因為舍不得,而是害怕拒絕。進入這個班級的沫然是自卑的,害怕他們會拒絕自己會尷尬,害怕他們會因為自己是復讀生看不起自己,害怕他們會以為是自己不要,不想吃才送他們的……后來才發現原來很多事情本身其實很簡單,只是被我們自己想復雜了。當我提出邀請的時候,他們接受了,我的所有顧慮都沒有出現,一開始,就是沫然想多了。就是那天傍晚,沫然認識了一個男生,叫w凱,一個和沫然一樣喜歡吃提子的男生。
日子一天天過去,做題,吃飯,睡覺,跑步。不一樣的是,沫然不寂寞了,因為身邊,有一群新朋友。
從復讀開始,沫然喜歡上了跑步,一個人。圍著操場,一圈又一圈的跑,什么都不想,那個時候世界都很安靜,只有面前的路。好像不知道什么時候,沫然發現,那條路上有一張熟悉的面孔。后來的沫然和w凱相約一起跑步,那條路上,沫然不是一個人。兩個人閑聊,說學習,談生活。
真正讓沫然想要跟這個男生做朋友是因為一個小男孩兒。
一天大課間,沫然照常來到操場,遇到一個2歲左右的小男孩兒,很可愛,像天使一樣。沫然牽著他的手,圍著操場閑逛。遇到w凱。當沫然一個人站在旁邊,w凱在親親抱抱舉高高和小男孩兒玩耍的時候,那一刻感覺很熟悉,像一個家庭。那個時候覺得,這么溫暖的男孩子,一定是個很好,很好的人。
后來確實是這樣,這個男孩子真的很好。
w凱是班長,每周一次的值班他都會坐在沫然的桌前閑聊,想到哪,聊到那。
后來…他們做了同桌。以至于很久之后沫然看《最好的我們》的時候,滿腦子想到的,都是w凱。w凱是現實版的余淮,沫然應該也是現實版的耿耿吧。不過不一樣的是,他們在未來的日子沒有錯過彼此,應該算不得遺憾。
不知道未來沫然還會不會在遇到那樣一個人,在沫然感冒的為她拿出衣服不讓她凍著,還會不會遇到那樣一個人在不開心的時候陪她閑聊。反正在分班之后,沫然再也沒有可以隨意搶零食吃,把校服給自己穿,會陪我閑逛的人,在她不開心的時候會陪著她的人 了。
2015年的12月,因為一些原因,她們還是分開了。當班主任站在講臺上通知重新分班的消息的時候,整個班級里沒有往日的喧鬧,寂靜無聲。后來沫然信誓旦旦的對W凱說:如果分班,我是一定不會離開9班的,生是9班的人,死,是9班的死人,反正我是不會離開武老師還有你的,因為我覺得離開之后再也遇不到那么好的班主任還有那么貼心的同桌的。年少時的話出口的太輕易,很快就被現實打了臉。當坐在一班開會,清楚的聽到了沫然的名字,才發現,那一刻沫然發現自己很慌亂,心卻出乎平常的安靜。1班的班主任是沫然去年的物理老師,甚至好幾個老師都是以前有過交集的人,可能對她來說,1班才是真正適合她學習的地方。上樓搬東西的時候教室很亂,W凱幫沫然把東西了下去,那一天他很安靜,什么也沒說。她也很安靜,什么也沒說。
或許真的是沫然的反射弧太長了,3天之后沫然才真正發現分班的意義是什么,才開始覺得傷感。在1班的時候,又是另外一個陌生環境,陌生的同學,陌生的老師,陌生的講課方式,新奇而膽怯。
后來9班分到一班的同學決定去看武老師,沫然也去了,后來沫然再想起來覺得當初的她們很傻,只不過是從三樓到一樓的距離,只不過是不再教自己,武老師那一年都在關注她們的消息,那一天幾十個人擠在老師家的客廳,忘了那天大家,武老師都說了什么,只記得那天沫然和幾個女生哭了,眼淚不受控制的往下流。
分離總是傷感的,年少時多簡單,分離來的容易,傷感來的也很容易。那天中午,大家拍了第一張,也是最后一張合照,也是那一天,沫然和w凱拍了一張合照。記憶不是永久的,很容易就會忘記,我們或許會在一個不經意的瞬間回憶起彼此的青春,回憶起曾經現在彼此身邊的人,但是,感情確實永恒的。我們會遺忘,卻又會在某個不經意的時刻想起,嗯,那就是我們的青春。
高三的時候時間真的很趕,沫然與W 凱分班之后的第一次交流在晚飯后從餐廳到教室那一段距離。畢業之前的時間,W凱和沫然一起,走過很多次那段路。后來的后來,沫然再回憶起自己的高三時光,那段路上兩個人并肩而行的背影出現很多次。
好像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兩個人像是有了默契,吃飯的速度一樣,走出餐廳的時間一樣,兩個人如同約好了一般走在回教室的路上。
好像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當沫然走到水房找不到自己的茶瓶,不會慌張,因為她知道茶瓶一定會出現自己教室的門口或者位置上。
好像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打完水之后沫然會把茶瓶給W凱,走在他的右側,跟他談天論地。
有很多的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既然不知道,那就把一切歸結于春天吧。
距離高考最后一百天的時候學校暈了一個決定,每天晚上補課到10點半。經歷過高三的人都會懷念那個當初為了夢想而拼搏的自己,卻又沒有人想再回去經歷一次高三。其實沫然很后悔荒廢了那段時間,覺得后來w凱的落榜很她有很大的關系,那么好的學習時光被她荒廢了,還帶著他。那個時候無論是家長,老師,朋友都一致為高考努力,每個人都很辛苦,可是自己卻定性太差,玩樂大于學習。有很多次的第三節都被沫然和w凱以玩樂荒度了,可是那個時候的他們,是真的很快樂。
時間過得很快,拍完畢業照,發完準考證,完成高中的最后英語考試,我們,就真的分開了。就這樣,朝著不同的方向,各自前進,走向屬于自己的未來。
我們的故事,秋遇未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