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小時候在老家崇明,最喜歡的節日恐怕就是過年了,過年不僅有新衣服穿,有壓歲錢拿,還有平時不常吃到的各種好吃的,這是一個大人們忙碌,小孩們快樂的節日。
? ? ? 從小年那天開始,就正式啟動了辭舊迎新過大年的程序。
? ? ?小年在老家稱為“廿四夜”,要吃“赤豆飯”,就是把事先泡好的赤豆和白米摻在一起煮成米飯,做出來的米飯讓赤豆染成了淡淡的紅色并有帶著濃郁的豆香味(有興趣的親們不妨試試,即營養又美味),老媽現在依然保持著老家的這一習俗,每年小年都會給我們煮赤豆飯吃,每當吃到這種顏值高味道香的米飯,胃口就會打開,提醒我們是地地道道的崇明人??尚「绾托〉軓男≡诤遍L大,一直不喜歡吃這種米飯,崇明對他們來說僅僅是地理書上學到的“崇明島是中國的第三大島”,除此之外,沒有了再深的印象和再多的感覺。
? ? ? ?過完小年,外公外婆就要清掃院子,打掃房間,洗洗涮涮??開始各種忙碌。對我來說,最開心的就是看到外公外婆準備各種年貨:炒花生,炒蠶豆,釀米酒,炸年糕,買糖果點心。而年前對于各家各戶來說最隆重的莫過于蒸年糕,我家也不例外,外婆早早的就已經準備好蒸年糕用的米粉,必須是糯米和粳稻米各半,洗凈晾半干,用石磨磨成米粉,再用篩子篩好備用。
? ? ? ?對崇明人來說蒸年糕可是件大事,也是鄰里之間聯絡感情的一種方式,一家蒸年糕,左鄰右舍能干的媽媽們都會來幫忙,熱熱鬧鬧,邊蒸年糕邊聊家常。直徑半米的大鐵鍋架上大大的蒸籠,米粉用開水合好,按照各家的口味加入白糖或紅糖,將合好的米粉一層一層鋪在蒸屜上,中間還加上核桃仁瓜子仁紅棗果脯桂花等等,慢慢地鋪慢慢地蒸,花上大半天的功夫,又香又糯的年糕終于出籠了。這樣一屜年糕有十幾斤重,而有些家大口闊的鄰居蒸的年糕又高又厚如磨盤一般,有三四十斤重,這樣的年糕可以從年前一直吃到正月過完。
? ? ? ?到湖北后,再也吃不到這樣的崇明年糕,外婆也曾試著蒸過,可沒有那么大的灶那么大的鍋,只能蒸出迷你版的崇明年糕,外婆總覺得味道也好像差了一些,也許用的是湖北的米湖北的水和湖北的灶臺,蒸出來的就是湖北的年糕。
? ? ?老媽離開老家多年,每年過年前心心念念的是崇明的年糕,自己蒸過,老家親戚寄過,老爸親自背過,淘寶網買過,現在過年,崇明年糕已成了我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
? ? ? 小哥沒見過崇明蒸年糕時那種熱熱鬧鬧的場景,對崇明年糕的認識只是來自于他的外婆對崇明年糕的重視,和不喜歡赤豆飯不同,小哥也異常喜歡吃崇明年糕,吃年糕時老媽會用崇明話說“這個小赤佬也喜歡吃,多給他盛一塊?!币苍S此時的小哥在俺老媽眼里才真正算是個崇明人的外孫。
? ?附小哥寫于高中時的小短文
?外婆的年糕
? ? ? 各地都有吃年糕的習慣,但各地的年糕其實很不一樣。
? ? ? ?外婆是上海崇明人,每到過年,就特別重視年糕的問題,要托上海的親戚發包裹到湖北來。那糯米制成的年糕真是厚實,據說過去可以用來砌城墻。
? ? ? 這樣的年糕如何下鍋?
? ? ? 切這年糕著實要下一番工夫。外婆提前把家中最鋒利的大菜刀準備好,然后用蒸汽把年糕略蒸軟,爸爸把大年糕放在那張扎實的木茶幾上,似乎把全身的力量都壓在刀刃上,刀刃在爸爸不斷晃動下一點點深入年糕,即使最后切下了,還累累粘在刀刃上不肯下來,爸爸喘氣時,姥爺用小刀把年糕撬下來,往往要折騰一晚上,而那一大塊年糕,除夕一晚上就能吃掉。
? ? ? ?畢竟這樣太麻煩了,后來媽媽從網上訂了成品年糕,做工很精良,味道也很好,可外婆卻說這種年糕缺了一味。
注:圖片來自于網絡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