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追逐奔馳,有人追逐迪奧,有的追逐權勢、位置。在品目繁多的物質和精神世界,有追求的人不斷奔跑,不動聲色下波濤暗涌。然而這用力之下我們還缺乏什么?為什么還是不快樂?我們不是足夠努力嗎?
幾年前大哥與我說起小區故事,現在想來是在啟發外地工作的我。同住一個小區的李大爺和王阿姨都失去了另一半,也都是一個人住,天氣暖和時他們總在小區閑聊解悶,李大爺有兩個兒子,都在國外,李大爺無比驕傲自己培養了兩個優秀的孩子,一個在美國做農業,一個在新西蘭定居,是電子行業的高頂尖人才,而且兩個兒子都有了下一代,每月兒子們打電話回來,孫子孫女搶著說話,流利的漢語和英語,讓他隔著萬里空間都無比自豪,李大爺說的眉飛色舞,圍坐在一起的鄰居們紛紛稱贊。
這時,王阿姨站起來說,我要回家做飯。鄰居們轉頭看到她嫁在同城的女兒回來吃晚飯,大家都說,你女兒都快趕上每天都來,每次來你還都這么高興。王阿姨回過頭說,年紀大了圖什么,不就是孩子們在身邊,有事照應你,沒事過來看看你,我挺高興,也知足。說完朝女兒走去。一路小跑著,心情歡快。
鄰居們看時間差不多,都紛紛回家去,李大爺也站起來,看著剛才還熱鬧的朋友圈,忽而剩下他一人,臉上落寞的神情。
他也想念他的孩子們,可當初是他逼孩子們出去的,他希望他們有成就,然而此刻他發覺享受家庭團圓的快樂生活是他最需要的。
有單身女友,燕大軟件專業研究生畢業,后留北京工作,軟件高速發達的大都市里,她渴望一席之地、衣錦還鄉。她的首步目標,工作晉升至經理,工資高漲可支付獨租兩居室。為此她不以自己是項目組普通助理就按部就班,每日下班后研究以往項目內容、流程,觀察負責人應對方法,希望有朝一日自己可以站在項目組會議室幕布前自信、流利,主導分析項目內容。
去年北京出差的我打電話相約,她說沒問題,晚上一起吃飯。一絲不茍的馬尾,得體的西裝套在黑色印花薄紗裙外,儼然是精英的樣子,大呼要我隨便“宰割”,于是我毫不留情點了豪華餐館。
已經是部門經理的她,到目前為止也成功做完三個加起來有千萬的項目,覺得四年付出的所有都值得,那些工作未圓滿完成時的責罵,獨自加班的夜晚,忍住不去出游的假期,她都暗暗承擔,一一走過。
然而每個風光的背后必然都有千百次甚至更多次的不服輸與努力,要強如她,背后也是經歷了一場與抑郁的戰爭。
想起那年冬天正要晚飯,接到她電話,覺得情緒難以排遣,整個人長期緊張的加班、項目、應酬,不敢跟領導說有事,隨時“待命”。很久沒和朋友去看一場電影,慢慢吃一頓飯,神經不能放松,記憶力減退。都說運動是最好的減壓,她不喜好。聽音樂亦覺煩躁。寄了薰衣草香薰給她,希望她能睡得安穩,可無濟于事。推薦她心理醫生疏解,她排斥。無意中把她拉入手繪群,里面有專業老師布置作業,由簡入難,空閑一點時間可以隨意畫一畫,各式各樣,沒有要求。
兩周后她告訴我買好48色彩筆,每天晚上回家她都會畫完當天作業,心情竟然漸漸好起來,壓力減退。說幾年來一直追逐,奔跑,想要成功,沒有停下來仔細看一看風景,慢下來放松做一件事,仿佛總是急匆匆,忽略了除工作外還有很多享受生活的快樂。
身邊有多少人正恍然發現自己很久沒有停下來思考過?思考什么樣的生活對自己來說才是快樂的。
李大爺恍然發現子女生活幸福,能常見面,有空閑照應他,他就覺得快樂,而不是隔著重洋只能聽問候的聲音,后來大哥說,半年后他搬去新西蘭與兒子同住,偶爾會給鄰居打電話,笑聲中是真的快樂,;
作為年輕一代的工薪族,努力更高職位,在奮斗過程中難免忽視家人或是自己的身體和情緒,周末時間真正放松一下,到附件郊游,曬一曬陽光,散散步,只有真正好好享受了生活才更有底氣前行。
前幾日看馮唐《三十六大》,里面“大同,2084年”,說希望人們將來都有享有簡單快樂的能力,一塊糖,一杯啤酒,一首詩歌,一個空閑的和家人在一起的夜晚。
將來那么遠,何不從現在開始,每天享受生活簡單的快樂,不要讓不停奔跑的自己失去這簡單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