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初到12月初,經歷了自己工作史以來最困難的求職期,年底、互聯網冷潮、行業收縮……再加上自己岌岌可危的多份工作的簡歷表現,2個月內嘗盡各種艱辛,好在最后的結果是入職心儀的工作,也算是新添一份領悟和解脫。
靜下來回憶自己的面試經歷,圈圈點點的地方太多,隨意舉例幾個印象深刻的有關公司面試流程和面試者表現的體驗總結。
①面試表格:
公司有兩類:面試時需要填寫信息表格的和不需要的,需要填寫的公司居多,從側面可以感受到這個公司的風格態度、人事經驗。
中英文雙語:少數,因英文字母多,反而使得填寫格窄小,招聘人事做表格時不夠注意。
三行工作經歷:三行沒有問題,對于超過3家工作經驗的面試者,遇到后就不知道要不要超行寫,如果挑三家寫,面試官對比簡歷后又會問怎么少寫了,此處加個勾選框:更多工作經歷詳見簡歷,解決面試者的顧慮,同時也避免有些公司招聘流程慌亂,面試官不看簡歷,光拿著面試表格就來聊的情況。
要求個人信息全部提供:對于入職者來說,提供完整的個人信息沒有問題,但是面試者有必要完整提供身份證號、家庭地址、居住地址和家庭關系嗎?我遇到1、2家,不填交上去后被退回來了,要求寫到非常詳細的幾樓幾號,家里幾個人,內心好不安。
②面試官&簡歷:
看過簡歷的面試官開頭不會要求自我介紹,在接到面試電話的時候已經表示他看過并可以來當面溝通,這樣的面試官很好聊,問得很針對性,話題始終集中在他最為在意的地方,如果自己不符合要求會覺得心甘情愿。
然而事實是,幾乎每一個面試官都要求自我介紹,過程中慌忙的看一下簡歷,然后挑個別公司具體詢問,毫無意外,這樣的面試讓人感覺很流程化,無形中面試者表現流于普通。
③人事&簡歷:
會有公司要求面試者額外攜帶簡歷,人事收走后還要填寫一份面試表格的公司也不在少數,然而是否有幫助到求職者,不得而知。面試人事有時是走流程,有時是面試官通過后基本敲定再讓人事走流程,然而人事也分為走心和不走心的。
對面試者職位了解程度高的人事,會比較關注職位的合適度,問個人風格、團隊配合等相關的問題,而對面試者職位不了解的人事,只是關注你怎么來上班,路上花多久,家住哪里,為什么來上海工作之類的問題。
另有一類人事在收到簡歷環節并沒有篩選就給到用人部門,而等到面試者來后,又對對方的工作經歷和個人狀況(比如已婚未育,已婚已育等)頗有微詞,這類的人事擅長的用語是:你看你工作經驗又不多,再加上已經結婚了很快就會有小孩……簡直比七姑八姨還要可怕。
④面試結果通知:
這是一個因人而異的事情,對工作匹配度高,面試過程順暢,對用人方留下很深印象的,或許即使不匹配也會有人事回復面試結果,然而不部分的公司是不會主動回復的,不過現在的招聘網站基本已經能幫助招聘方完成面試篩選、面試通知、結果反饋的操作了,標準化的流程,冷漠感的體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