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點團隊
和文化心理-好媽媽成長團
王建花原創分享第533天第645篇
咨詢挑戰本周3次,總623次
【咨詢感悟】
今天在聽課時,有一個頓悟。
是什么樣的一個頓悟呢?
其實,這個課程通過好多次了,以前都沒有特別的感悟,今天再次聽課時,突然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今天聽到關于精神分析的自我防衛機制,其中有一種防衛機制叫“退化”。先給大家把概念簡單介紹一下。
自我防衛機制可幫助個人應用焦慮與保護自我免于被焦慮所淹沒,當自我防衛未達到病態程度時,都算是正常的行為,但只有在尚未成為個人用來逃避現實的生活模式前,才具有高度價值。
個人會選用何種防衛方式,端看其發展層次與焦慮程度而定,一般而言,防衛雞制有兩種普遍性,一,他們都有否認與扭曲現實的特性,二,都是在潛意識層面運作。
退化作用:指的是個體返回其早已發展過的不成熟階段,在所退化回去的這個早期發展階段中,外界對他的要求要比現在少多了。
行為上的表現:當遭遇巨大的壓力或嚴酷的挑戰時,人們常遁入不成熟且不恰當的行為反應中以降低其焦慮。舉例來說,孩童在學校中受到驚嚇時,曾引入嬰兒式的行為反應中,如哭泣過度、依賴、吸吮拇指、躲起來或粘著老師不放等等。
這時候想到一個來訪者,她已經被“退行性病變”困擾很多年,比如:沒有明確診斷的關節疼痛、身體慢性疼痛等等。今天突然感覺能夠深刻的理解到她了,原來她是因為現實壓力太大了,小小年齡要去面對和處理太多超出她能力范圍的事情,于是慢慢的,身體無意識的出現了防衛機制—身體退行性病變,目的是為了保護她自己,能夠不要過早把自己過度透支和消耗。
退行性的病變:指的是長期負荷過重就會容易引起的生理性的改變,和外力影響沒有關系。一般指病人的骨骼發生增生、老化,是正常的生理性、退行性改變。出現骨骼退行性改變后會產生多種病癥。例如在膝關節發生這種退行性改變的話,會導致病人發生膝關節的骨性關節炎。也會感覺膝關節部位疼痛,還有局部會有腫脹。
所以,特別感謝身體的智慧。當身體出現一些莫名的癥狀時,不要去抱怨或者急著去消滅癥狀,而是需要思考一下,身體在告訴我什么?在提醒我什么?我需要做哪些調整呢?比如:減少工作量、拋去不屬于自己的工作、改變人際關系(尤其是家庭關系)、或者讓自己好好休息等等。
在咨詢工作中,常常會碰到一些過度透支的來訪者,她們可能都經歷過早年被當做“小大人”的經歷,也就是說,那些成為“小大人”的孩子,其實是透支自己了,或者沒機會被父母好好當孩子養過,那我們今天長大了,可能沒辦法回去再被父母養一回,但是,我們有機會把自己當孩子,好好養自己,給自己補補課,我們依然可以成長的很好。
202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