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三體》是劉慈欣一本很出名的小說,獲獎無數(shù),其中有雨果獎(科幻小說界很出名的一個獎項)。之前也看過《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對大劉表現(xiàn)未來社會的想象力頗為欣賞,于是專門拜讀了一下《三體》。
2019年2月買的《三體》,6月底看完。我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利用周六日閑暇時間硬是把《三體》的三部曲:《三體》、《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看下來了。
后來在網(wǎng)上查了一下,全書整整80萬字,突然很佩服自己,居然也能啃下這樣的大部頭。
《三體》給我的最大感覺,是書中充滿許多硬核科學知識,比如引力波、曲率驅(qū)動、黑洞等等,少點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知識,還真不一定讀懂。說實在的,我也跳過了不少我不太理解的科學知識。
同時,其中有不少故事情節(jié)是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比如對社會分層、親情、人類社會在危機面前的表現(xiàn)的種種探討。雖然《三體》帶領(lǐng)我們暢游了許多個跨越世紀的未來時代,但人性中的善惡美丑,在每個時代總會有相一致的地方。
《三體》講述了什么故事?
《三體》到底說的是一個什么樣的科幻故事呢?我先為你大概說說。
故事講述的是在中國文革時期一個叫葉文潔的女天文學家,因為家庭出身的原因被各種批斗和迫害,最后被趕到了一處叫“紅岸”的秘密科研基地進行勞動改造?;谔煳膶W背景,葉文潔的工作可以接觸到發(fā)射和接收外太空信號等高科技工作。
出于對地球社會的種種丑惡現(xiàn)象,感到悲觀失望,她利用工作的便利,向外太空廣播了地球的信息,期望外太空星系能帶來先進的文明,徹底改造地球的黑暗人性。
果不其然,葉文潔真的收到了來自外太空星系的信號,并且與這個外星文明建立起聯(lián)系。而這個外星文明正正就是小說的邪惡主角——“三體”星系。
三體人發(fā)出回復信號,是為了尋找類似于地球的適宜生存的環(huán)境,然后進行殖民侵略。因為“三體”星系也自身難保,遭遇到了生存危機,迫切需要星際移民。
由此,就拉開了氣勢恢宏、橫跨幾個世紀的星際斗爭:三體文明對外擴張侵略,與地球文明自我保衛(wèi)的反復較量。
故事的結(jié)局你可能會猜想:地球人類經(jīng)過一輪人性的考驗與掙扎,終于覺醒起來團結(jié)一致,對共同的三體敵人進行頑強斗爭和殊死搏斗,又或者是某一位救世主降臨、終極神秘武器出現(xiàn),最終戰(zhàn)勝了邪惡的三體人。
而大劉卻沒有用這樣俗套的結(jié)局來結(jié)束《三體》,看到最后,我覺得似乎沒有最終的勝利者。
想知道這個故事的結(jié)局到底是怎樣的?最好還是翻開《三體》,自己來尋找答案吧,我就不劇透太多了。
《三體》啟示
除了科學知識的呈現(xiàn),和宏大的科幻故事描述。我覺得《三體》里面,還有幾點很值得推薦給大家品鑒的。
1.科幻帶給我們無限想象的空間,未來的高科技時代值得期待
我們的生活或許日復一日,上班下班,平淡似水。
科幻小說,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一個豐富的想象空間,為我們打開另一片天地。正如一句話“我們既要腳踏實地,也要仰望星空”,大劉是那個提醒我們要仰望星空的人。
《三體》中對于未來世界的描述,由于地球科技得到跨越式發(fā)展,人類自信太空防御艦隊可以抵擋三體危機,世界展現(xiàn)出欣欣向榮的景象,而身處那個時代的人都是充滿陽光般的自信,看上去美麗而真誠。
面壁者邏輯從185年的冬眠中蘇醒過來,看到身邊周圍的墻壁都是顯示屏,隨便點擊幾下就可以被激活顯示動態(tài)圖像;糧食是工廠合成出來的;還有電是用不完的,因為人類擁有了永動機。
在《三體》中,我們有幸拜讀未來世界各種充滿想象力的高科技場景:城市是建設(shè)在一千多米地底下一片巨型森林,“而城市的建筑就像葉子似的掛在樹枝上。”還有飛行的車流、隨處可觸手打開的信息屏、自動投放的廣告、可根據(jù)身形自動調(diào)節(jié)大小的衣服。
想想如果身處在這樣一個滿是科技感的新世界,不覺讓人興奮和期待。
2.社會和人性中的黑暗面,你會如何面對?
除了對未來世界各種高科技的暢想,大劉也和我們一起探討社會和人性。因為,無論世界如何發(fā)展,人性的東西總是共通的。社會的不公平、黑暗面同樣會存在,社會的底層小人物也有自己的無奈。
(1)社會的不平等
小說中,在黑暗森林打擊到來之前,有錢人會準備如何乘坐有生態(tài)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超級飛船逃生保命,而普通民眾只能聽從政府的安排,無奈等待。悲觀一點來說,其實就是坐以待斃。
大劉對此這樣評價:
“一個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不平等:在死亡面前的不平等。在歷史上,社會不平等主要出現(xiàn)在經(jīng)濟和社會地位領(lǐng)域,所有人在死亡面前基本上是平等的。但還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這樣的局面:占人類總數(shù)不到萬分之一的少數(shù)人能夠躲到安全之處生存下來,而剩下的幾十億人在地球上等死。”
雖然這是小說的夸張描述,但是反觀現(xiàn)實,貧富差距確實可以造成“死亡面前的不平等”。有錢人可以選擇最健康的生活方式,患有重疾也可以通過最先進的醫(yī)療技術(shù)換回生命。而普通人只能聽天由命,一切隨緣。
要擺脫社會這種實實在在的不公平,你只能靠自己不停地努力賺錢,為自己爭取更多的生存資源。因為資源總量是有限的,任何人包括政府都沒有絕對的義務(wù)幫助你。從人道主義出發(fā),幫助也是極其有限度的。求人不如求己,你想擁有更優(yōu)質(zhì)的生活,就必須努力去爭取。
當然,并不是叫你為求利益不擇手段。但你要明白,真實的社會就是如此現(xiàn)實,你要增強自己的實力,學會爭取資源保護自己和家人。《三體》中的黑暗森林法則,不也有這樣一層隱喻嗎?
(2)小人物的掙扎
社會的不公平,催生了當中的小人物,艱難地維持著基本生活。
比如,第一個與地球取得信息聯(lián)系的三體人:1379號監(jiān)聽員,一個生活在三體世界卑微的小人物。1379號沒有名字、沒有地位,連結(jié)識異性繁殖下一代的機會也微乎其微,生存的唯一價值就是監(jiān)聽來自外太空的信號。
1379號的生活遭遇,像不像我們每一個生活在基層的打工者。其中有一段描寫,不就是在描寫日復一日、重復單一工作的我們。
“在目標確定后,三體世界必然會裁減一部分監(jiān)聽站,而自己所在的這種落后的站點肯定是在首批裁減之列,那時他將面臨失業(yè)。監(jiān)聽員的技能很單一,只是一些程式化的操作和維護,很難找到別的工作。”
這個情節(jié)細思極恐。處于基層的小人物,本身就沒有多少物資財富和發(fā)展機會。如果連自我提升的覺醒都沒有,不去學習更高的技能,那等待他們的就只剩下被徹底淘汰的命運了。
雖然三體人1379號生活艱難,幾乎要是孤獨終老。但令人感動的是,他還保持一份善良,他希望美好的地球不要被三體人野蠻入侵,繼而徹底摧毀,警告地球人不要回答三體發(fā)出的信號。
基層小人物,雖然生活艱難。但對美好的追求、信念的堅定,令人佩服。擺脫社會的不公平,基于資源、機會、能力的有限,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向上階層流動。
也并不是人人都信奉叢林法則,爭個你死我活。總有一些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保護,值得我們?nèi)猿帧?/p>
如果不能做到財富上的豐碩,那至少可以尋求精神上的富足,這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希望你能堅守對美好事物的一份熱愛和追求。
(3)在絕境當中,都要努力保持一份希望
面對三體人的入侵,地球人是極其脆弱的,因為科學技術(shù)上的巨大差距,以及地球科學水平被三體人徹底鎖死,地球人幾乎是坐以待斃的。這種科技實力的懸殊對比,《三體》中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地球人與三體人的技術(shù)水平差距,就像是蝗蟲與人類的技術(shù)水平差距。地球科學家甚至悲觀地說“我們是蟲子!即將滅絕的蟲子……”
但是,絕境當前,總有些英雄人物會出現(xiàn),給予我們希望?!度w》中的軍官史強——大史,就是這樣一個特殊的人物。大史剛出場時,并沒有留給讀者太好的印象,粗野、沒禮貌、滿身煙味,做事總不按照常理出牌,言行令人討厭。
但越往后讀,就越覺得大史是個重情重義之人,而且敢作敢為、盡忠職守,任何難題到了他手上,總能迎刃而解。只要大史出現(xiàn),你就會感覺安心實在。
當?shù)厍蚩茖W家承認地球人要徹底失敗,有了頹廢墮落的悲觀想法的時候,大史用他看似質(zhì)樸但又十分深刻的看法,給大家?guī)硪唤z希望。
同樣以“地球人與三體人”對比“蝗蟲與人類”,大史道出這樣一個事實,盡管人類想盡一切辦法去消滅蟲子,包括殺蟲劑、蒼蠅拍、基因改造等等,但是蟲子并沒有被滅絕,蟲子從來就沒有被真正戰(zhàn)勝過。
面對三體危機,地球人怎可以就此放棄?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你不輕言放棄。
即使在絕境當中,都要努力保持一份希望。這就是希望的力量。希望,就是那種能讓人從絕境里創(chuàng)造奇跡的東西,明知結(jié)果不如理想,卻依然能讓人竭盡全力。借用電影《流浪地球》中的一句臺詞“希望,是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p>
《三體》的結(jié)局雖然沒有徹底的勝利者,但過程中類似大史這樣給予我們希望的一眾英雄人物,輪番登場、堅守信仰,創(chuàng)造出一個個地球奇跡。使我們對地球的美好未來,還是充滿期待的。
結(jié)語
《三體》三部曲講述了一個宏大的故事,人物交錯,時空變幻。但細讀起來,其中的某些故事情節(jié)還是挺有意思的。還有就是,除了那些我們似懂非懂的科幻知識、降維打擊等新概念,我們還會驚嘆于大劉對某些情節(jié)的描寫十分細膩,富有豐富的感情色彩。
有時間,不妨翻開《三體》讀讀,你會有不一樣的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