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推薦書籍:《如何閱讀一本書》
? ? ? ? ? ? ? 作者:莫提默艾德勒(Mortimer J Adler) 查理范多德(Charles Van Doren)
運用這篇文章的最好方式:對應作者提出的四個閱讀層次, 檢視自己在各個層次上的能力。
? ? ? ? ? ? ? ? ? ? ? 閱讀的四個層次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作者指出:閱讀不外乎是兩種獲得:第一是資訊上的獲取,第二是理解力上的提升。一個是你記得住什么事情,運用的是你的記憶力。一個是你解釋得了什么事情,是你受到了啟發。即這是閱讀的兩種目的。
而作者就此提出的論點是:不管你是將書拿給一個比你更理解的人,讓他幫你解釋,又或者你決定不再為理解范圍之外的內容傷腦筋,這兩種都不是真正的閱讀:
“只有一種方式是真正的在閱讀。不要有任何外力的幫助。你就是要讀這本書。你什么也沒有。只憑著內心的力量,玩味著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從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的理解為止。這樣的一種提升是向你既有的理解力做挑戰。”
并在書中將閱讀分為四個層次,層層推進:即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與主題閱讀。
“閱讀不同的書籍,運用適當的不同速度,如何彈性運用基礎規則做不同形態的閱讀才是解決之道。”
? ? ? ? ? ? ? ? ? ? ? ? ? ?基礎閱讀
請自我檢視,是否自己有這樣的閱讀習慣:
--閱讀的時候,逗留在字與字之間的時間過長,又或出現視線的倒退。
--讀著讀著,不知道自己讀到哪里。
所謂基礎閱讀,其含義便是對書本的基本認知--這句話在說什么?同時,作者將閱讀速度的能力,或“速讀”也歸于基礎閱讀的范疇。
上述的兩個問題便是可以通過速讀解決的問題--“大腦有驚人的速度,只需要眼睛提供足夠的咨詢。" ?而作者同時在書中指出:速讀并不會增加你的理解能力,而只是縮短了你的閱讀時間。閱讀的速度只是閱讀的一小部分。
而是對一本書細細品讀,又或只是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內容提取,取決于閱讀者讀書前所設下的目的。“慢不該慢到不值得,快不該快到有損于滿足和理解。”
而不管是閱讀,還是人生中的其它事情,有的時候,人們的問題是在于,想沉下心來靜心閱讀或行動的時候,慢不下來,比如不知如何安放自己的浮躁與焦慮。
又或者想提高閱讀或行動的速率和效率的時候,發現身心腦沖突,無法協調。比如因為害怕自己漏過錯過或失去,所以寧愿一字一句地讀,所以身邊堆積了許多不需要的人事物,又比如分不清哪些書/事情是自己淺嘗即止地去讀/嘗試就好,哪一些書/事情是需要自己細嚼慢咽地去領會/投入。
在這個時候,是否首先需要關注的是在閱讀及事情本身之下的內心深層狀態?
? ? ? ? ? ? ? ? ? ? ? ? ? ? 檢視閱讀
請自我檢視,是否自己有這樣的閱讀習慣:
--從第一頁開始讀起,孜孜不倦,甚至連目錄都不看。
--閱讀后,感覺輸入效率不高,對整本書的內容依然感到模糊不清。
--不管閱讀任何主題的內容,只要碰到不懂的地方,絕無例外一定要停下來查找資料,直到能夠讀懂后才繼續往下讀。
這也便是檢視閱讀的價值是被許多讀者所忽略的地方:
-在只需要粗淺翻閱一本書的時候,卻拿出了仔細閱讀,理解一本書的時間,這就加重了閱讀的困難。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閱讀的快樂被破壞,因為你覺得你時不時地必須停下來。以至于甚至,都了后面,你發現自己忘記了前面自己讀了些什么。
據此,作者提出人們應該“讓閱讀變簡單”:
頭一次面對一本閱讀困難的書籍的時候,從頭到位先讀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思索或查詢。只注意到你能理解的,不要企圖了解每一個字句。不要為了一些沒法立即了解的東西而停頓,略過不懂的部分,很快你會讀到你看得動的地方。
簡而言之,檢視閱讀的意義便在于在短時間內抓住書中的主要脈絡,因為:
“無法在閱讀地過程中抓住重點的能力,無論你在任何層次的閱讀都不可能很好。"
讀到這一點時,我發現這與我目前翻譯的方式如出一轍。我往往是通篇大致譯過全文,再利用通讀全文后加深的理解細細去校對文章。
以下為檢視閱讀的要點:
“強調在短時間內完成
系統化的略讀,抓住作者的重點。
這本書在談什么?架構如何?包含哪些部分?
檢視的要點:
--書名,作者,出版社,封面,背面的文字,推薦人
--序言,目錄
--文中的大標題,加粗字體,每段文章的開頭和結尾
--挑幾個看起來和主題息息相關的篇章進行略讀
? ? ? ? ? ? ? ? ? ? ? ? ? ? 分析閱讀
請自我檢視,是否自己有這樣的閱讀習慣:
--閱讀后,腦中留有對書籍的印象,但是開口復述的時候說不清書中的主題和主要脈絡。
--閱讀時并不關注作者是以什么樣的論點,邏輯來論述自己的思想和觀點。
--閱讀時,感覺作者說什么就是什么,沒有用自己的思索,辯證質疑,去消化“為什么”。
所謂分析閱讀講究的便是完整而優質的閱讀:
“一個分析型的讀者一定會對自己所讀的東西提出許多系統化的問題。是一種專注的活動。”
“如果你的目標只是獲取資訊或消遣,就完全沒有必要用到分析閱讀,分析閱讀是特別在追尋理解,相對的,除非你有相當程度的分析閱讀技巧,否則你很難增加你的理解能力。”
通過這種方式去緊緊抓住一本書,一直要讀到這本書成為他自己的書。
以下為書中列舉的分析閱讀規則:
規則一: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讀的是哪一類的書,而且是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是在你開始閱讀之前就知道。
規則二:使用一個單一的句子,或最多幾句話 一小段文字來敘述整本書的內容。
規則三:將書中的重要篇章列舉出來,說明它們是如何按照順序組成一個整體架構的。
規則四:找出作者要問的問題。并找出書中的關鍵詞,透過它們與作者建立共識。以關鍵詞和問題作為據點,提煉出作者的主要論點(是什么),并進一步確認作者是透過何種方式,什么角度進行論述(為什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主題閱讀
請自我檢視,是否自己有這樣的閱讀習慣:
--沒有就需認真需要了解的主題和信息,進行多本書籍主題閱讀。
--進行主題閱讀時,沒有帶著“這個世界上,每一個觀點可能都存在與之相反的觀點”進行辯證認知。
在書中所列出的四種閱讀層次中,主題閱讀為最難的一個層次:對多本書籍進行系統化的閱讀,首先是找出相關之處--即所有的書都談到的主題,并同時將不同的書籍進行對比。其目的是:
“主題閱讀者要能夠架構出一個可能在哪一本書里面都沒有提到的主題分析,形成自己的理解脈絡。”
以下為書中列舉的主題閱讀要點:
首先是檢視
--檢視并確認自己的主題:
“你可能把閱讀單本的書放在第一順位,而把自己的主題放在其次,事實上,這個順序應該顛倒過來,在主題閱讀中,你以及你關心的主題才是最基本的重點,而不是你閱讀的書。
你是為了解決自己的問題而閱讀的 而不是為了這本書本身而閱讀。”
--檢視書單上所有的書:
根據之前“檢視閱讀”部分:并不是讀每一本書或文章所花的時間和努力都是一樣的,結果該好好閱讀的書卻沒有讀好,卻把時間花在那些不太值得注意的書上。
帶引作者與你達成共識:
--在不同的書籍中,不同的作者可能對同一主題進行不同的描述。在這時,利用檢視閱讀抓取作者在論述過程中所使用的關鍵詞。并通過這些書籍的不同關鍵詞來輔助自己的認知加深和主題脈絡
--在形成自己的主題脈輪上,重要的是首先不預設自己的立場進行閱讀。必要時,可不斷回頭參照作者的原文,重新再閱讀相關的章節。
《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作者說:
“任何實用性的書都不能解決該書所關心的實際問題,而是行動”
請做以下檢視: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是你所需要的嗎?
--如果是所需要的,有幫助的點是什么?
--哪一個點可以馬上拿來投入行動實踐?
圖片來源:上海嘉定圖書館
喜歡"斟滿彼此的杯子,但不是從一個杯子里啜飲。"
還有阿納絲塔夏書中所說的:“學習,是為了分享。”
而主題閱讀的分享便是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