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的做一件事的幾個準備
- 做好準備工作
- 儀式感
- 時間表
- 日程清單
以上是我對持續的做一件事的一點心得,下面一個一個說。
準備工作
選擇做一件事前要做一些準備工作,首先是選擇要不要做,要做多久,做這件事能給我帶來什么(是能在短期內帶來直接的經濟收入,還是能給我帶來精神上的滿足,亦或者是可能以后對我有幫助),做這件事我需要付出什么,投入和收入比等等。如果確定了,那就開始吧。
儀式感
良好的儀式感會幫助我們更快的養成習慣,比如說冥想這件事,當我選擇要進行冥想的時候,我會先花上5分鐘做一些簡單的運動,讓自己身體稍微熱起來一點,然后換上睡衣,關上門窗(保持一個安靜的環境氛圍,雖然現在租的房子隔音效果并不好),然后將窗單整理平整,盤腿坐好,開始冥想。
以上就是我關于冥想做形成的儀式感,這樣做完準備工作再去進行明顯能讓我更快的進入狀態。
冥想對于我而言,其實感覺和午睡的效果差不多的,并沒有他人說的那樣神奇,每次冥想結束,我只是感覺眼前一亮,精力很好,讓我接下來的工作效率更高;亦或是在我心情煩躁,不安的時候,我有時會進行冥想,它能然后遺忘之前焦躁不安的心情,快速平靜下來。這就是我對冥想的一些感悟(肖爺讓我們寫200字以上的冥想感悟,實在抱歉,我真是不知該寫什么),所以我一般把冥想放在我起床洗漱后,就進行冥想。
時間表
時間表和儀式感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拿我自己來說,如無意外的話,我的時間表是早上6點30分起床,然后洗漱。7點鐘之前結束冥想和明日的微信群早起三件事打卡(當然有時候因為冥想時間過長,打卡時間會延后,因為我不會給自己限定每天冥想多長時間,自己覺得好就好了。),然后接下來開始明日的晨讀、將昨晚的閱讀輸入進行輸出、做早餐;之后晚上的時間一般用來鍛煉身體+閱讀,23點30分之前上床睡覺。
當我把時間表和儀式感結合了,就是這樣,起床洗漱后,簡單活動舒展下身體,疊被子、燒開水然后進行冥想。下班后開始鍛煉身體。感覺差不多的時間后,洗漱、閱讀然后上床睡覺。這樣讓我每天都覺得自己很充實,每天都有輸入也有輸出。
日程清單
日程清單做的就是每天早上起來,打卡的每日三件事,每日三件事寫的每天我覺得最重要的三件事,是無論如何今天一定要做的。而日程表是把這三件事劃好時間段,然后將其他一些今天要做的事情穿插進去,安排節奏,開始執行。比如我把買菜的時間放在了下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