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的意義》
2018年年末,我讀到了一本書《中年的意義》,作者是臨床動物學專家大衛.斑布里基,他從人類學、動物學、心理學、神經科學等多個角度來闡釋中年的意義,卻又不同于常見的作家和普通人眼中的中年的解讀。大衛說:"這一意識貫穿于我對中年的敘述中:人類的中年不是負面的事,而是正向的經驗;是變化而不是危機。甚至可以說,中年是解放——是演化、文化與性格的解放。我希望能說服你,遠古的人類擁有健康而有生產力的中年,這樣的中年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只是后來被單調乏味的工作、外界各種影響所剝奪。"
讀完此書讓我明白,中年雖然是衰老與生命平衡的時期,卻正是成熟的巔峰期,而且中年不是一天兩天的短暫的時期,可以是一個長達二十年甚至更多的時期,是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
那么,我還有必要為中年的來臨而焦慮不安嗎?
真的不用焦慮不安了,與此相反,我正好可以尋找自己的中年的意義。不管別人怎樣度過,我的人生由我自己經歷,意義也就由我自己來決定。
那么,我該如何尋找呢?
遇見《從零開始學寫作》
正當我揣著滿懷的信心尋找方向時,我在圖書館偶遇了《從零開始學寫作》,翻開書頁,就不知不覺地沉浸在其中了。
"寫作會引導著你由內而外地發生改變,成為你真正想要成為的人。"
"如果你每天抽出一點時間來寫作,來傾聽內心的聲音,你就會越來越了解自己。每天清晨的寫作,就像是與自己的約會,也是與內心的對話。"
"寫作,會開啟全新的生命,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獲。"
"開始寫吧,你的思想值得被看見。"
好吧,還沒讀完整本書,我已明確了我的方向,或者是入口,就是寫作了。
寫作與閱讀——尋找自己、認識自己的入口
抓著2018年的尾巴,我報名加入了2019年青橙學院,開年第一個月就是"21天寫作訓練營"。加入青橙學院團隊后,我就知道我來對了。一位朝氣澎勃的老師和一群能量滿格的學員們,一個充滿愛和支持的大家庭,我被暖到了。
寫作,原本在我看來是遙不可及的事,我也能寫作嗎?我也能有自己的作品嗎?作為文科特弱的理工人,對于寫作,自信心幾乎為零。然而,弘丹老師告訴我,每個人都可以寫,并且都可以學會寫作。
當然,寫作離不開大量的閱讀,慶幸的是,我從小喜歡看書,這也讓我燃起了信心。
我相信,跟著弘丹老師和青橙學院的同學們,我不僅可以學會寫作,也能學會真正的閱讀,讓書里的智慧內化為自身的精神能量,而寫作則可以轉化這些精神能量,找到自己,認識自己,并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也相信,我不僅可以尋找到我的中年的意義,我還可以譜寫屬于我自已的中年的意義,中年真的是一個特別的人生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