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為樂趣而讀書——毛姆。
時下正是春暖花開的時候,一年之計在于春,正所謂:春眠不覺曉,唯有讀書高。明天(2016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全稱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世界圖書日”。)在這個屬于閱讀的日子里,你讀書了嗎?
關于閱讀,不應僅僅局限在一個“讀書日”這樣的節日里,平時也要保持閱讀的習慣,以此來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文學修養和素質,有時書讀多了連人的氣質都會跟著改變的。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閱讀習慣或喜好,就我個人而言,我更喜歡讀一些有趣的書,這和英國作家毛姆的觀點頗為相似,他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為樂趣而讀書》,大致是一樣的意思。
那什么是有趣的書呢?這恐怕如毛姆所言“不為功利而讀書才是快樂的”,說白了就是不要帶著壓力和負擔讀書,在閱讀書籍的時候就會自然感覺到輕松愉悅了,這樣也容易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遇到問題的時候,不是第一時間去喝雞湯壓壓驚,而是有了一定的閱讀量之后,自然會有分辨事物的能力,也會多從正面的角度思考問題。
我是極為反對“死讀書、讀死書”的人,這會讓一個本來聰明的人變成一個笨蛋,人類畢竟是有七情六欲的高級動物,絕不是一臺硬邦邦冷冰冰的機器,填鴨式的讀書方式只會戕害人本身擁有的天性與靈性,磨損人的情趣,是有害的,清晰明確的選擇讀什么內容的書也是很重要的。
怎么去尋找“有趣”的書呢?這個恐怕要看個人更偏好哪一類的書籍了,也就是你對什么更感興趣,圖書館的分類一般都很清晰,正常情況都可以找到我們所感興趣的書籍,逛書店也好,逛圖書館也好,這里往往能激發人的思考,有時還能獲取一些意想不到的靈感。
如果非說讀書有什么價值,或者說有什么好處的話,那就是它能讓你的人生更有意義,看待世界的時候視野更加豐富,它能使人清醒和明智。我曾看到過一則寓言故事,說一個富可敵國的侯爵,他的所有痛苦并不是來自經濟,更多是來自他精神世界的匱乏,讓他一次又一次的對人生陷入迷失的境地,終日無法尋找解脫的方法,在最后的時光里,他守著一屋子的金碧輝煌孤苦的死去了。
這樣看來有些東西我們果然還是帶不走的,只有當你身為一個快樂的人的時候,才會發覺這個世界是有趣的,除此之外,我們至少有辦法在有生之年里做些有意思的事兒,那就需要找到屬于你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想,做個富饒、有趣的人便是一個聰明人的選擇。
我之前在簡書里寫過一些跟閱讀相關的文(干)章(貨),有書單,也有我推薦過的書店,在“世界讀書日”這個節日到來之際,在此發個鏈接,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