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聽了“彪悍一只貓”的分享,確實讓我看到了基于網絡的共享和個體的影響力。說實話,在此之前我對貓老師(好像大家都這么稱呼)確實一無所知,也沒有讀過他的文章(大家不要見笑)。這其實給了我一個評價上的優勢,即“光環效應”(《思考,快與慢》中有詳細的論述)對我沒有影響。在此我也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是抱著學習霸道還是學習王道的態度來聽這個分享的呢?
這里借用了吳軍老師在《硅谷來信》專欄的一些觀點(詳情參見得到專欄)。如果你抱著學習霸道的態度來看這個分享,估計會沒有那么興奮。分享中的10大狠招每一招都無法速成,沒有這個基本認知也就無法理解這些招數。所謂霸道,就是很快可以看到效果的方法,譬如秦國的商鞅變法(商鞅開始是用王道和帝道游說秦王),但是副作用也很大,后勁發展動力不足。而王道或者帝道都是可以帶來長期發展的規劃,但需要時間積累。
無論是分享中提到的讀書,寫作,和牛人做朋友,社群發展等等都無法在短期取得突破的。自己的成長還沒有足夠的情況下就想上升是不切實際的,這也是分享中提到的自己要長得高別人才能看到你。而分享中提到的關于讀書、寫作的經驗,在我看來也是學習的規律。大量輸入才可能帶來有價值的輸出,刻意練習(學習高手的套路)可以提高學習的質量,提煉出自己的風格是讓自己有價值的關鍵,獲得及時反饋或者說迭代和試錯能修正自己的路線。在這個時代想辦法讓更多的人給予反饋是必備的能力,所以我們的讀者群的文章是需要被更多人看到和評論的。
如果以上是對待學習的態度和打磨自己的技能,恐怕我們也只能讓自己更好的獨立。而通過自己的能力和別人產生聯接和火花可能是更快提高自己價值和視野的快速通道。看直播的時候總被打賞的各路英雄刷屏,從公眾號的個體品牌到大IP(諸如楊小米、沈小怡,十點林少)。這些人可能都是貓老師的好朋友,互相碰撞產生的價值就會遠遠超過個體了。而維護這些情感就需要真誠和行動,也就是分享中提到的感謝落實到行動上,用交朋友的態度去對待用戶。我是很贊同把感謝落實在行動上的,我們要讓那些有價值的朋友感受到我們的誠意(不管你是發紅包還是送水果),這要比一句謝謝好太多。
我也在思考這些牛人和大咖既然實現了個體的財務自由(相對普通人),他們再繼續分享的目的就不可能是簡單的金錢了(賺錢當然無可厚非)。按照分享中的說法就是他們要踐行自己的想法,從更大的層面上看,他們要在別人的生命中留下自己的價值,這就不是金錢能帶來的喜悅了。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天地不以萬物為私,故能成其私”。
而對我們普通人而言,腳踏實地的去積累才是長遠之計,更具體的解讀大家可以看《把時間當做朋友》。一次分享不可能就讓你馬上擺脫現狀,它只是提供了一種思路和方法。還是那句話,你到底是追求霸道還是王道,這決定了你到底該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