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霓虹國,國內的親戚朋友時不時會拜托自己幫忙買點東西。大部分人都還好,一口氣說清楚要什么,具體型號,價格上也不多廢話,我附近順路方便買或上網買,有的人干脆自己注冊個賬號網購完了寄到我家,然后我打包郵寄回國內,或者小件物品并且近期回國的話自己帶回去,都不算太費事。難得見面,能幫上這點兒小忙也是樂意的。
然而屢屢遇到奇葩的人,卻讓我不得不火大。最怕那種不知道自己需要買什么的人,一味地跟風,覺得國外的東西當然是質量好價格低,抓住一個能幫忙代購的就無論如何要買點兒什么,非要把這個便宜占上才罷休。
這種擺著大爺的架子把別人當作“免費代購服務”隨意使喚的,反而往往都是些久不聯系關系早就疏遠的人。先是突然出現在微信里客套一大堆有的沒的,懶得浪費時間再三催問,才說出想讓幫忙買點東西,而且想當然地強調“你那里一定便宜好多質量又可靠”。我不得不先聲明加上郵費和稅并不一定比國內便宜多少,對方總會說錢不是問題。要買的東西不一次說清楚,過一會兒加一件,再過一會兒又來個朋友的朋友也要買,型號款式變來變去,還大言不慚地要求我去店里瞅瞅還有什么好東西告訴他,他看看還有沒有其他需要的。去店里找到東西得拍照片同價格發過去,來來回回微信溝通,再等朋友的朋友發來意見,整個兒把我當成“實時虛擬逛街代理人”。我累哼哼地在店里看了半天,卻因為價格或款式不合意說不買了,讓我上日本亞馬遜官網買,這會兒又不再說“錢不是問題”了。上網找到東西正要下單,對方卻又嫌棄圖片看起來和淘寶的款式某處細節不一樣,讓我在上網多搜一搜對比一下,款式不一樣的不要買。我去,這么費力干嘛不直接在淘寶買!
倘若略有推辭,對方就說這點小麻煩都不幫忙,不夠交情。問題在于買東西聽起來是個小事,實際上對方卻被搞成了大麻煩,絕不是付錢拿貨那么簡單。找符合心意的商品是個十分主觀的事,在遠距離的條件下滿足別人的需要更是個極其費時費心的活兒。去店里逛,上網搜,你半天都拿不定主意,一會兒讓我推薦哪個好,一會兒又要等你的意見,我還得肩負翻譯,咨詢,導購,物流,為了你便宜兩三百塊,找到一個限量版的東西,我就得搭上路費和時間整天去跑腿?這怎么看都是一個必須按小時收費的VIP私人專屬服務啊!越是真夠交情的朋友之間,反而從來沒有拿這些事情麻煩我。交情需要相互體諒,找人幫忙時盡量把托付的部分最簡化,不要讓別人替自己拿決定,這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尊重。
這種人也沒有私人時間概念,花費別人的時間替自己辦事,在他們看來就是理所應當。我出國不是為了幫人買東西,我有來自學習工作的巨大壓力,我的私人時間不是沒事干,而是有一大簍子事情,學外語看書看電影看展覽健身旅行聚會,哪怕加班或干脆睡大覺,也比累心地替人逛街要好一百倍。我不住在市中心,我一般周末進城不是為了購物而是去博物館,我去商場不順路!每一個在國外讀書工作的人都放棄了很多,在新的國家繳稅,履行應盡的義務,才能享受相應的生活,不論混的好不好,替所謂的熟人去搶占便宜都絕對不是他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而國內的某些人僅僅因為認識這樣的熟人,就千方百計托人替自己圖便宜,不顧別人的利益而制造一大堆麻煩,到底是誰自私呢。
更不用說錢的事情了,這些人十有八九都不知道匯率波動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出門買東西的路費和國內五毛一塊的公交費根本沒法比,花掉的時間更是壓根兒不曾考慮過,只把賬單簡單乘上匯率用微信或支付寶如數打過來,就覺得沒什么虧欠了,有時添上零頭給個整數還以為足夠打賞的,其實連車費都抵不上。日元跌慘了這些人就樂得趕緊找熟人狂買,從不想想這是相當于在讓人家拿日元買人民幣,他們賺的便宜可都虧在別人身上了,談錢傷感情,不談錢坑朋友。
目前我是一個有正式工作的人,并無心做代購,即使加上20%的手續費,費時費力地也賺不了幾個零花錢。真正懂得托人辦事的道理的親朋好友,請勿介意繼續麻煩我,舉手之勞而已。但尋找“免費代購”和“實時虛擬逛街代理人”的請繞行,左拐有“專業代購”,好走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