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在一個名為摩喜施末底的王國,用宏偉壯大的戰爭場面,講述了印度神話中王位更迭的故事。
磅礴的史詩級場面,融合了冷兵器時代的恢弘的戰爭動作場面,與華美絢麗的宮廷權力愛情戲,加之唯美的音樂和舞蹈,猶如身臨其境。直至電影結束我都仿佛身處在古印度國度,畫面感讓我分不清身處何處,直到熄屏我才回到了現實,很久沒有看到這么滿足的電影了。
巴霍巴利影片分為開端和終結兩部,五一放假期間在網上無意間看到了巴霍巴利第一部,讓我意猶未盡的感覺。給我更大驚喜的是第二部即將上映,冥冥之中給了我一種牽引力。或許有了第一部的懸念和感觸,第二部在影院給了我直指心底的震撼。
因為一部電影愛上了印度,開始喜歡上了印度文化,突然有一種想更多了解印度文化的沖動。之前在一些書中大體知道了印度的兩部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并沒有深入了解,近來開始閱讀這兩部史詩。
受印度教影響的山形神殿,具有強大的視覺沖擊感。正殿是向上逐漸縮小的金子塔形建筑,一層一層加高,象征須彌神山。在通向信仰的高度時要如此精進專一,使物理的空間借建筑轉換為心靈的朝圣。
影片中信仰的濕婆是印度教三個重要的神之一,另外兩個是毗濕奴和婆羅摩,他們各擔負著不同的責任:毗濕奴是世界的保護者和維持者;婆羅摩是創造者;濕婆則是毀滅者。
濕婆神是破壞神的象征,也是強大生殖能力的象征。林珈就代表著濕婆神的生殖器。聽說是,如果你不了解林珈,就不了解印度文化的特色。開場舉起林珈石雕的那場戲,或許能說明問題。
都說印度電影一言不合,就開啟開掛人生,但這部影片激起高漲的荷爾蒙,詼諧中不失濃郁的文化氛圍。英雄人物巴霍巴利,身軀雄壯健美、品質純樸高雅、充滿個人魅力。
巴霍巴利從君王淪為百姓,沒有仇恨,仍舊滿懷愛國心,心態如此平和。這樣的英雄人物卻非常的接地氣,與普通老百姓相處的其樂融融,深受人民愛戴。那種情懷讓人望塵莫及,或許我這樣的人又怎能看透帝王心呢?
特別是音樂給了我更多打動,之前對印度電影插入音樂并無好感,可是這場電影的畫面和音樂融合的非常完美,有種被攝魂的感覺。歌聲中有氣勢磅礴、有渾厚有力、有悠憂婉長,充滿了印度歷史的厚度。
之后我下載相關的印度歌曲,再次聽仍是如癡如醉,那些唯美的畫面縈繞腦海揮之不去,突然懷疑我的前生是否就在印度。
印度的信仰非常堅定,濕婆就是他們非常崇敬的神,其實這種信仰不能完全用迷信和宗教去定義。因為崇敬而心懷敬畏,從而限制人性的惡,這未嘗不是一種無形的道德。反而我們似乎什么都不信,什么都敢做,卻沒有了底線。
信仰的缺失,很容易摧毀薄弱的意志,成為多面派,而這樣的人又怎能走向偉大?
電影通過場面、特效、音樂、舞蹈,釋放出了更為厚重的人文情懷底蘊。當然享受之余也給了我震撼沖擊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