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聚會的時候,你發現有伙伴侃侃而談,看似談天說地,但是你就是覺得有些不對勁,你不知道為什么,
當你準備做事的時候的時候,有人和你辯論,說你哪哪有問題,你問他有什么證據,他又說不出來,
當你學習到一定時間的時候,發現自己總也進步不了,這時候就像找到有什么突破的機會沒有。
當你碰到這些困惑的時候,也許你可以參考下王志鋼先生寫的書《格局》,這本書講的人生格局,但是關于知識的一段精彩分享內容,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可以解決不少人生的疑惑,
其中談到了知識的層次問題,剛才那幾個問題我覺得正好符合他對知識劃分五階段的第一階段:信息。書中這樣描述
?????是否掌握信息、掌握信息的多少、能否對信息進行初步處理,是衡量知識水平、區分現代人與蒙昧人最基本的指標。與前者相對的還有另一種人,他們大多滿肚子的信息,但最多也就相當于包工頭,磚瓦之類的建筑材料隨身帶著一堆,但始終不會蓋房子,更不可能建成巍峨的建筑,充其量只能算是“知道分子”。構建巍峨的知識大廈最基本的前提就是掌握信息,但掌握信息終究只是手段而非目的,閉塞和迂腐同樣不可取。
?????很多人看起來很有知識,不過是信息的搬運分子,他的侃侃而談背后并沒有對信息的深入了解,當你聽到他不停地說,某某人怎么說怎么說,那就是說明了他沒有思考,只是將他人的信息搬運過來,有沒有背景信息不知道,有沒有限制條件不知道,有沒有反例不清楚,這樣的人讀的書再多,也是沒有用的,反而常常因為知道的多而沾沾自喜。這就是當聽到有人侃侃而談的時候,你要看他聊的背后有多少是自己的,有多少是別人的,如果別人的多自己的少,那就是信息的搬用工而已。
當別人和你辯論的時候,還有你學習到了一定瓶頸期的時候,這時候就要考慮你的知識夠不夠用,還是說要不要提高對知識掌握的階段,是不是陷入了信息層面,要不要提升,提升的的方向王志鋼先生也做了描述,書中這樣講到,
?????知識是一個立體的結構。結合我這幾十年來對于知識的不斷學習和思考,我認為知識可以分為五個層次:信息、經驗、智慧、思想、理論。這五個層次既逐層遞進,又相互貫通,就像五個臺階,不同的臺階對應著不同的格局和氣象。你站在什么樣的臺階上,將決定你未來會有多大作為。
知識的這五個階段讓人知道了成長和學習的方向,要做到有思想有理論是我們的終極目標,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不要固步自封,要積累的不是簡單的信息,而是經驗和智慧,比如說最近討論的話題是幸福,那幸福的信息有很多,但是有沒有幸福的體驗呢,有沒有幸福的智慧呢,這些我可以來分享下,我來講講幸福的五個階段,
先從信息層次來說,探討幸福的書籍有很多,比較有名的《哈佛幸福課》,《心流》,《到最幸福的四國找幸?!愤@些書籍都介紹了,幸福的不同維度。我最近喜歡讀的《到最幸福的四國找幸?!分忻枋隽艘粋€國家丹麥,其中對幸福環境描述是平等,包容,信任等維度,這些信息可以幫助我去理解,但這些就構成幸福了嗎,遠遠不夠,這些知識我理解幸福的素材,在這個素材之上我還要增加對生活的體驗,而體驗階段就進入了第二個階段,經驗。
《格局》是這樣描述的。
信息爆炸是現代社會的一大特點,一個人的存儲量終究有限,如果只是像兩腳書櫥一樣保管,即使有再大的書櫥,也存儲不了多少信息。真正有本事的人善于去蕪存菁、去偽存真,善于提煉概括歸納,讓信息活起來,隨時能拿出來用。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經驗。經驗來自生活的歷練,是撞了南墻知道回頭的自知能力,有些人雖然飽讀詩書,但終其一生,如果不能總結和積累經驗,終究會一無是處。
經驗和信息區別就是增加了人對信息的主動性,會概括歸納,總結應用,會增加很多的覺知,而不是盲聽盲信,就像我們對幸福來分析,幸福有很多種,適合你的才是真正幸福的。比如說總說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這句話是對的嗎,比如說比較讓人進步,但是比較也讓人不夠幸福,那到底選擇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嗎,對于有經驗的人來說,知識是拿來用的,而不是拿來信的,更不是拿來崇拜的,在這個過程中敢于質疑和批判。而擁有這個就需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刷抖音,看視頻號多了的話,只會退化你的思考能力,看似知道很多但是大多是別人的東西,要想要提高還是要多討論,多思考,多輸出,在這個過程中對比那些事自己的,那些是書中的,生活中和書中有哪些不同,比如說對幸福的理解,經驗中發現幸福沒有那么抽象,就是生活的快樂,比如說聚會中的聊天,運動中的出汗,游戲中的投入等等。當你開始欣然接受生活中的變化和自己的成長時候,你的幸福就與你同行。
經驗有對有錯,甚至有時會和時代發展的步伐相違背,因為經驗只能總結過去,而無法體現未來。只有把經驗升華成智慧,我們才能做到鑒往知來。智慧同經驗一樣,也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傳達室的老大爺和田間的農民,也會有自己的智慧。對知識階層來說,智慧更是在前兩個層次基礎之上的升華,是決定一個人能否厚積薄發、有所創新的關鍵。
說起來經驗還是面對過去,要想面對未來還是要不斷升級自己的知識系統,做到可以應對未來的思考,而不是停留在過去。比如說最近我就開始整理我的房子,找了整理師來做這個工作,我發現這個領域是我不擅長的,而整理師可以做到,在這個過程中我像小學生一樣學習,我就發現我很開放的接受我的不足,還能敞開了向新事物學習,而不是固步自封,被自己限制住,面對未來我就增加了很多的可能性。我對幸福的理解不只是哪些信息和知識了我開始有自己的思想了,
第四個層次,叫思想。前面談的獲取信息、總結經驗和升華智慧,其實都是為形成思想做鋪墊。不為世故所淫,不為利害所動,不為他人言論所左右,冷靜看待和分析一切,獨立思考問題,所發表的意見對別人有啟發,這樣的人就能夠稱得上有思想的人了。
能獨立思考問題,能冷靜的看待和分析一切,這對于大多數人都做不到,為什么,人被自己的立場限制住了,比如說,面對新時代的潮流比如說,人工ai ,有的人擁抱,很快成為跑的快的人,寫作用,畫圖用,做短視頻用,擁抱潮流,而有的人遠離。這其中沒有對與錯,而是你能不能冷靜的開袋,而不是一股腦沒有了解的發聲,對于世界的變化,有思想的人從來是情緒穩定的行對,而不是被他人和時代裹挾,幸福也是這樣,穩定狀態的人才能幸福,被卷來卷去的人何談幸福。
思想再上一個臺階,就成了理論。與思想的碎片化和快速迭代不同,一套完整的理論講究邏輯自洽、章法嚴謹、開闔有度,只有扎實地打好根基,理論才能夠自成體系
要想將思想上升一個臺階需要的時候,扎實的理論根據,有章法,有邏輯,有內容,這個不是我幾句文字可以探索清楚到,在書中我主要是看到了作者對當下世界的一種描述,我發現這是當代人的困境,那就是
?????知識不可能靠聽一場演講、背兩段金句或者上幾堂網課就獲得,這充其量只能讓人產生學習的幻覺,從而緩解內心的焦慮。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真正的知識獲取,只能靠勤學多思,夯實基礎,再加上些許天生的悟性,除此之外,別無法門。勤學多思,是對知識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負責。
?????百度網盤里有再多的內容那也是別人的,網絡上的名師再富有智慧,也改變不了你的境況,唯有躬身入局,探索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幸福,因為這個是他人替代不了。
最后我總結下知識的五個階段給我的啟發,
這五個階段讓我對生活和生命的意義找到了一前進的階梯,參考這個階梯,不管是做事做人,還是尋找人生的意義,我都不會陷入知識的窠臼,而是干預嘗試,用于思考,善于辨別,就像那句名句,博學善問,慎思明辨,最后篤行而已。